【題目】(6分)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由酶催化的,請回答有關問題:
(1)酶是由_______產生的,具有_______作用,本質是______________。
(2)甲、乙兩種酶用同一種蛋白酶處理,酶活性與處理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初步推測甲酶的化學本質為_______,乙酶的化學本質為_______。要鑒定乙酶的化學本質,可將該酶液與_______試劑混合。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探究豬骨形態發生蛋白15(bmP15)基因具有表達特異性和示蹤干細胞誘導分化為類卵母細胞的潛能。通過擴增豬bmP15基因的啟動子片段與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EGFP)基因構建表達載體,該工程技術基本流程如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利用___________技術擴增bmP15基因的啟動子片段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__________。
(2)過程①中,應先用限制酶________________處理表達載體1,以便插入bmP15基因的啟動子構建表達載體2。
(3)過程②中,常采用___________技術將表達載體2成功導入受體細胞。
(4)培養受體細胞時,通常需在培養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以防污染;還需通入一定濃度的C0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在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利用標記的_______基因作探針,與豬羊水干細胞的mRNA進行分子雜交,可進一步探究豬bmp基因特異性表達的原因。
(6)實驗說明,bmP15基因啟動子調控下EGFP基因在____________細胞表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體液調節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有些器官既能分泌激素還能參與免疫調節
B.體液調節就是激素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
C.激素通過血液定向運輸給靶器官、靶細胞
D.激素直接參與細胞內多種生命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某研究小組做了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的因素的兩個實驗。相應的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實驗1、實驗2均在適宜條件下進行),請分析回答:
(1)實驗1、2中的自變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2結果反映,bc段O2產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1若溫度再升高10℃,加過氧化氫酶的催化反應曲線斜率將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加Fe3+的催化反應曲線斜率將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J”型增長的種群中沒有死亡和遷出
C.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密度也達到最大并保持不變
D.年齡組成可以預測種群數量的未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科學家運用科研方法進行實驗研究的敘述,錯誤的是
A.摩爾根用類比推理法證實了果蠅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B.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發現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C.魯賓和卡門運用同位素示蹤法發現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氧氣來自水的分解
D.卡爾文運用同位素示蹤法發現了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若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則該片段
①攜帶遺傳信息
②上面有密碼子
③能轉錄產生RNA
④能進入核糖體
⑤能運載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一一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不僅可實現種苗的快速繁殖、培育無病毒植株,也可加快作物及苗木育種。下面是培育柑桔耐鹽植株的實驗流程:
回答下列問題:
(1)愈傷組織是由離體的莖段經____________過程形成的,此時愈傷組織細胞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細胞的全能性。
(2)對愈傷組織進行了兩次處理,處理1中γ射線照射的目的是_________,用γ射線不直接處理莖段而是處理愈傷組織,原因是__________;處理2中添加的物質X為__________。
(3)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其它作物的育種中。在培育白菜-甘藍、三倍體無子西瓜、農桿菌轉化法獲得抗蟲棉中,必需用到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