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汶川大地震的龍門山地震帶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80%的大熊貓種群及我國近1/5的特有種子植物屬種(如久負盛名的中國鴿子樹--珙桐)均分布于此。據不完全統計,地震后植被毀損達到30%以上,還出現了200米寬、1公里長、30米厚的大型泥石流帶。下圖為地震毀損的某自然保護區人為干預下恢復過程的能量流動圖(單位為103kJ/m2·y)。
(1)食物鏈中,除生產者外其他營養級需要補償能量輸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計算可知,肉食性動物需補償輸入的能量值為_______________103 kJ/m2·y。由圖可知營養級 _____________ (填“較高”或“較低”)的生物,在這場地震中受到的影響較大。
(3)在人為干預下,能量在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之間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______。
(4)試分析相關泥石流帶對該區域熊貓繁殖造成的可能影響: _____________
(5)為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世界性糧食緊張狀況,人類可以適當改變膳食結構。若將(草食)動物性與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調整為1:4,地球可供養的人口數量是原來的_________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