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毒首次侵入人體后,機體可能發生的變化是
A.T淋巴細胞的細胞周期變長
B.引起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C.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
D.抗體既作用于細胞外的病毒,也作用于侵入細胞內的病毒
B
【解析】
試題分析:依題意,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是寄生生物,首次侵入人體,可引起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B項正確;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細胞免疫過程中,T淋巴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因此T淋巴細胞的細胞周期變短,A項錯誤;在體液免疫過程中,該病毒首次侵入人體,會引起B細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而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發生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二次免疫)的過程中,C項錯誤;抗體只能與細胞外的病毒發生特異性結合,不能作用于侵入細胞內的病毒,D項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免疫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省高二學業水平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許多單體連接而成的多聚體,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構成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分子的側鏈基團( R 基)不同
B.2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二肽過程中脫去 2 分子水
C.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都具有催化功能
D.細胞內 DNA 分子和 RNA 分子的空間結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高三模擬測試(一)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樹突狀細胞(簡稱DC細胞)部分功能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1)DC細胞是由 分化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 。
(2)DC細胞可通過 的方式將抗原攝入,其表面產生糖蛋白并特異性地與T細胞表面的 結合,產生S1、S2信號分子,最終激發T細胞增殖分化成 。這一系列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 功能。
(3)研究顯示,DC細胞經 技術體外增殖后,可與CIK細胞(一種由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融合成DC-CIK細胞,在細胞融合過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誘導劑是 。DC-CIK細胞回輸入患者體內后,可防止癌細胞擴散和復發,這體現了免疫系統的 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高三下學期第三周周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甲圖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對頂芽和根部生長的生理作用,乙圖為用一定濃度梯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處理扦插枝條后生根的情況(其中濃度為O的是對照組),丙圖表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葉片脫落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曲線①代表的是頂芽
B.圖乙所示實驗的對照組表明扦插枝條沒有植物激素的作用時也能生根
C.圖丙結果表明在生產上可噴施高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增加脫落率
D.水平放置的植物,根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可用圖甲中的cd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高三第十九周理綜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8分)下圖虛框內為某人工池塘生態系統的主要食物鏈,括號內前一數值表示一年內該營養級生物的總能量,后一數值表示一年內該營養級生物同化的總能量,單位為J/(cm2·a),據回答問題:
(1)該生態系統中有食物鏈 條,雙翅目幼蟲和太陽魚的種間關系是 。
(2)如果去除該生態系統中的甲類浮游動物和雙翅目幼蟲,則鱸魚的產量變化是 ,一段時間后趨于穩定,此現象說明生態系統具有 。
(3)與能量從生物群落中輸出密切相關的生理活動是 。
(4)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傳遞到第二營養級的效率是 。
(5)由圖可知,下一個營養級不能得到上一個營養級的全部能量,原因包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下學期三月點睛金榜大聯考(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根據所學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和應用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通常情況下,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高壓蒸汽滅菌。
(2)錐形瓶接種過程應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防止________污染培養基。對無菌操作時用到的玻璃器皿要用________的方法徹底消滅其中的微生物,用酒精擦拭不能達到目的。
(3)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________稀釋,然后將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________的表面,進行培養。
(4)平板劃線操作(如右圖所示)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第一次劃線及每次劃線之前都需要對接種環進行 ________,待接種環冷卻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 ____________。
②劃線時最后一區不要與第一區___________
③劃線用力大小要適當,防止用力過大將____劃破。
(5)土壤中細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由于它們體內能合成________,這種物質在把尿素分解成無機物的過程中起到徨化作用。統計樣品中的分解尿素的活菌一般用________法,具體的操作流程是土壤取樣→______→微生物的培養與觀察 細菌的計數。
(6)統計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下學期三月點睛金榜大聯考(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各級中樞示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成年人有意識“憋尿”的相關中樞是③,嬰兒經常尿床的相關中樞是⑤
B.①中有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的調節中樞,還與生物的節律控制有關
C.某人因撞擊損傷了②部位可導致呼吸驟停
D.③中某些神經元發出的神經纖維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診斷性測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2分)尿素是一種重要的農業肥料,但是不經過細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繁多,同學們試圖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對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設計了以下實驗,并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細菌(目的菌),培養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實驗步驟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此培養基能否用于植物組織培養? ,理由是 。
(2)培養基中氮源是 ,這種培養基在功能上屬于 培養基,目的是只允許能合成 的微生物生長,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長。
(3)欲從土壤中分離獲取上述特定微生物,可采用 法進行接種。
(4)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 ,使指示劑變紅色,而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方法是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學業水平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初級消費者能量流動的部分過程,括號中的數值表示能量,初級消費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為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應在B處加上標有細胞呼吸的箭頭
B.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為n—a
C.次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為n—a—b
D.B為初級消費者同化的總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