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表現出的如抗寒、抗凍、抗鹽、抗病蟲害等的抗逆性狀。
(1)植物在不利環境條件表現出抗逆性狀說明植物在不斷進化,它的實質是
(2)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許多植物表現出一些抗逆性,如抗寒等,一種植物出現的優良抗逆性狀,在自然狀態下很難轉移到其他種類的植物體內,主要是因為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生物教研室 題型:071
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出現的如抗寒、抗凍、抗鹽、抗病蟲害等的抗逆性狀。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一種植物出現的優良抗逆性狀,在自然狀態下很難轉移到其他種類的植物體內,主要是因為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抗性基因的來源是______________,目前用于育種的優良基因大多來自于豐富多彩的野生植物,說明______________是培養農作物新品種不可缺少的基因庫。
(3)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許多植物發生遺傳變異,以適應惡劣的環境條件,表現出一些抗逆性,如抗寒等,這說明突變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絕對的,它取決于__________。
(4)請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基因工程育種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較具有哪些優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09長沙一中、雅禮中學聯考)(8分)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表現出的如抗寒、抗凍、抗鹽、抗病蟲害等的抗逆性狀。
(1)植物在不利環境條件表現出抗逆性狀說明植物在不斷進化,它的實質是 。
(2)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許多植物表現出一些抗逆性,如抗寒等,一種植物出現的優良抗逆性狀,在自然狀態下很難轉移到其他種類的植物體內,主要是因為 。
(3)在自然狀況下,土壤農桿菌能夠感染雙子葉植物、少數幾種單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土壤農桿菌能夠感染植物的受傷部位,在感染過程中,土壤農桿菌的質粒起著重要的作用,土壤農桿菌中一種環形的Ti質粒上有T―DNA區和vir基因,T―DNA是Ti質粒上唯一能夠整合到植物染色體上的序列,vir基因實際上是一系列的基因,它能幫助T―DNA整合到植物的染色體上,它的產物能對Ti質粒進行剪切,產生T―DNA區,然后將T―DNA與其他基因組成的復合物轉入到植物細胞,隨后轉入細胞核,最后T―DNA隨機整合到植物染色體上。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如果想將某一種雙子葉植物的某一基因整合到另一種雙子葉植物體內,你準備怎樣做?(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并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些學者認為,基因突變對生物適應性的影響并不是非益即害或非害即益的,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自然選擇對這些基因突變不起作用,這些基因突變經過長期積累,會導致種群間遺傳物質出現較大的差別。
材料二:美國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生物進化理論——“間斷平衡論”。該理論指出,生物的進化不像達爾文所強調的那種連續漸進的進化過程、線性進化模式和緩慢式變異積累的新種形成作用,而是漸進和躍進交替的進化過程、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以及基因突變或地理隔離的成種作用。
材料三: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有160余年的歷史,在今天還遭到猛烈的抨擊。但是紐約博物館最新舉辦的一場達爾文展覽的負責人說,幸好有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現在的科學家們才能意識到禽流感對人類的巨大威脅。
材料四: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出現的如抗寒、抗凍、抗鹽、抗病蟲害等抗逆性狀。
(1)中性突變學說與現代進化論有何區別?
(2)在不利的環境下,許多植物發生遺傳變異,以適應惡劣的環境條件,表現出一些抗逆性,如抗寒等,這說明突變的不利或有利并不是絕對的,它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建立在達爾文進化論基礎上的進化學說,試比較間斷平衡論與現代進化理論的異同。
(4)為什么說“幸好有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現在的科學家們才能意識到禽流感對人類的巨大威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表現出的如抗寒、抗凍、抗鹽、抗病蟲害等的抗逆性狀。
(1)植物在不利環境條件表現出抗逆性狀說明植物在不斷進化,它的實質是
(2)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許多植物表現出一些抗逆性,如抗寒等,一種植物出現的優良抗逆性狀,在自然狀態下很難轉移到其他種類的植物體內,主要是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