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人的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是腦的“獎賞通路”,通過多巴胺興奮此處的神經元,傳遞到腦的“獎賞中樞”,可使人體驗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認為是引發“獎賞”的神經遞質,如圖是神經系統調控多巴胺釋放的機制,毒品和某些藥物能干擾這種調控機制,使人產生對毒品或藥物的依賴。
(1)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中,多巴胺儲存在__________內,當多巴胺釋放后,可與神經元A上的____________結合,引發“獎賞中樞”產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釋放后,在釋放它的突觸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轉運蛋白,該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結合,阻礙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觸間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長期使用冰毒,會使神經元A上的多巴胺受體減少,當停止使用冰毒時,生理狀態下的多巴胺“獎賞”效應____________(填“增強”或“減弱”),造成毒品依賴。突觸后膜上各種離子的進出體現了細胞膜的____________功能。
(3)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還受到抑制性神經元的調控,當抑制性神經元興奮時,其突觸前膜可以釋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使Cl-____________,從而使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____________,多巴胺的釋放量____________。抑制性神經元細胞膜上有嗎啡的受體,當人長時間過量使用嗎啡時,抑制性神經元的興奮性減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終使得____________,“獎賞”效應增強。停用時,造成藥物依賴。
【答案】突觸小泡 特異性受體 增加 減弱 選擇透過性 內流 受到抑制 減少 多巴胺釋放增加
【解析】
分析示意圖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貯存在突觸小泡中;神經遞質釋放依賴于突觸小泡的膜和突觸前膜融合,體現膜的流動性。當多巴胺釋放后,可與下一個神經元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引發“獎賞中樞”產生欣快感。
(1)多巴胺屬于神經遞質,儲存在突觸小泡內,當多巴胺釋放后,可與下一個神經元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引發“獎賞中樞”產生欣快感。
(2)突觸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轉運蛋白,該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結合,阻礙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觸間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長期使用冰毒,會使神經元A上的多巴胺受體減少,當停止使用冰毒時,生理狀態下的多巴胺“獎賞”效應減弱,從而造成毒品依賴。突觸后膜上各種離子的進出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功能。
(3)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還受到抑制性神經元的調控,當抑制性神經元興奮時,其突觸前膜可以釋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使Cl內流,從而使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釋放量減少。抑制性神經元細胞膜上有嗎啡的受體,當人長時間過量使用嗎啡時,抑制性神經元的興奮性減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終使得多巴胺釋放增加,“獎賞”效應增強.停用時,造成藥物依賴。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20℃和相同的光照強度條件下,以菠菜葉為實驗材料,用不同濃度的NaHCO3溶液控制CO2濃度,進行了“探究CO2濃度對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獲得如下圖所示的實驗結果(葉圓片大小相同,實驗前葉圓片細胞間隙中的氣體已抽出;NaHCO3溶液濃度變化對溶液pH的影響忽略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同學在進行上述正式實驗前,先將NaHCO3溶液濃度梯度設置為0、1%、2%、3%、4%,每組放入20片葉圓片,其他條件均與上述正式實驗相同,2min時得到的結果如下表。
NaHCO3溶液濃度 | 0 | 1% | 2% | 3% | 4% |
上浮葉圓片數量/片 | 0 | 11 | 4 | 3 | 0 |
該實驗是預實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min后,除蒸餾水組葉圓片未見上浮外,其他組葉圓片均有上浮。NaHCO3溶液在常溫下能分解產生CO2,有人認為葉圓片上浮是由CO2氣泡附著引起的。為此實驗小組另設計了一個對照實驗,最好選擇上表中濃度為___________的NaHCO3溶液進行對照,將20片葉圓片放到溶液中后進行遮光處理;若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NaHCO3溶液產生的CO2不足以引起葉圓片的上浮。
(2)由曲線圖可以看出,20℃條件下,NaHCO3溶液濃度為________時最有利于葉圓片進行光合作用,在此濃度下若適當增加光照強度,則4min時上浮的葉圓片數量可能會____________。當NaHCO3溶液濃度大于1%時,上浮的葉圓片數量減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進行正式實驗時,若要使得到的曲線更光滑,變化趨勢更細致,則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人體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動情況示意圖,①②表示物質,①促進或抑制②的產生,②產生后將釋放到血液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該器官為肝臟,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產生的葡萄糖
B.若該器官為下丘腦,則①可能是甲狀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C.若該器官為胰腺,則①可能是高濃度的血糖,②可能是胰島素
D.若該器官為性腺,則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矮牽牛花瓣紫色的深淺由花青素的含量高低決定,花青素由查耳酮合酶(CHS)催化合成。為獲得紫色更深的矮牽牛,科研人員將CHS基因導入野生型紫花矮牽牛葉肉細胞中,得到的轉基因植株花色反而出現了淺紫色。檢測CHS基因的轉錄水平,得到如圖所示電泳圖譜(2道和3道分別表示野生型和轉基因植株)。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用不同的限制酶處理含CHS基因的DNA和運載體
B.轉基因植株中內源CHS基因的轉錄水平明顯低于野生型
C.轉基因植株內外源CHS基因的轉錄均被抑制
D.沒有獲得紫色更深的植株是因為CHS基因沒有成功轉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抑郁癥是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患者某些腦神經元興奮性下降。近年來醫學研究表明,抑郁癥與單胺類神經遞質傳遞興奮的功能下降相關。下圖表示正在傳遞興奮的突觸結構局部放大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①表示_________,細胞X釋放神經遞質的方式是_________。
(2)蛋白M是Y細胞膜上的一種_________,若圖中的神經遞質與蛋白M結合,會導致細胞Y興奮,比較結合前后細胞Y的膜內Na+濃度變化和電位的變化:_________。
(3)單胺氧化酶是單胺類神經遞質的降解酶。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D)是目前一種常用抗抑郁藥。據圖分析,該藥物能改善抑郁癥狀的原因是:_________。
(4)根據上述資料及突觸的相關知識,下列藥物開發思路中,也能改善抑郁癥狀的有_________。
A.促進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
B.阻止神經遞質與蛋白M結合
C.促進興奮傳導到脊髓產生愉悅感
D.降低突觸后神經元的靜息膜電位絕對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人體激素作用于靶細胞的兩種機理示意圖,根據所學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若激素B是生長激素,它由____________細胞合成。
(2)若激素B是胰島素,能與受體b特異性結合,進而產生生理效應,體現了細胞膜的____________功能,如果受體b發生缺陷而不能與該激素結合,則可能引起血糖濃度____________。
(3)若該圖表示下丘腦細胞,則細胞膜上除了有與激素結合的受體外,還應具有與________________相結合的受體。
(4)蛋白激酶能夠使某些種類的蛋白質發生磷酸化(會改變所帶電荷),使其________________改變,從而使蛋白質的活性發生變化。
(5)若甲狀腺激素與激素A的作用機理相似,甲狀腺激素進入細胞后與受體結合,促使細胞合成特異的mRNA,經過____________合成新的蛋白酶,進而促進細胞代謝。在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過程中,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表現出____________作用。
(6)分別用含不同濃度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培養液同時培養甲狀腺瘤組織細胞,培養72小時檢測甲狀腺瘤組織細胞的數量變化(以吸光值的大小衡量細胞數量),結果如下圖所示。
說明: A—空白對照 B—10~5 mmol/LC—10~3 mmol/L D—10~1 mmol/L
由實驗結果分析,在不同濃度的腎上腺素作用下甲狀腺瘤細胞____________(不增殖、增殖被抑制、正常增殖、加速增殖),去甲腎上腺素濃度越大,甲狀腺瘤細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研究影響豌豆幼苗細胞線粒體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圖示順序依次向測定儀中加入線粒體及相應物質,測定氧氣濃度的變化,結果如圖(注:圖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過程中被氧化的物質)。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 過程①沒有進行有氧呼吸第三階段
C. 過程②比①耗氧速率低
D. 過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數學模型是數學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一門科學。在研究種群數量特征時建立了如下兩 個數學模型,已知兩個坐標的時間軸完全對應,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種群數量變化圖中①型曲線是__型,種群的增長率對應的是_____。
(2)③表示_____,其數值越大,說明種群生存環境越_____。
(3)對應曲線乙的各時間點,種群數量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點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4)當甲對應的值等于1時,種群的年齡結構是______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ATP酶復合體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將生物膜一側的H+搬運到另一側,并催化ATP的形成。如圖表示ATP酶復合體的結構和主要功能,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葉綠體中含有的ATP酶復合體分布在類囊體薄膜和基質中
B. ATP酶復合體具有的功能說明膜蛋白具有運輸和催化作用
C. 圖中H+從B側運輸到A側的跨膜運輸需要細胞代謝提供能最
D. ATP酶復合體在線粒體中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