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發現,小鼠體內HMIGIC基因與肥胖直接相關。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實驗小鼠與作為對照的正常小鼠吃同樣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時間后,對照組小鼠變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實驗小鼠體重仍然保持正常,這說明 ( )
A.基因在DNA上 |
B.基因在染色體上 |
C.基因具有遺傳效應 |
D.DNA具有遺傳效應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
B.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
C.種群內個體之間的差異越大,種群越不易遭環境的淘汰 |
D.生物進化的方向取決于生物變異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傳統的觀點認為大熊貓的瀕危是進化歷程的必然,最新群體遺傳學的研究表明,現存大熊貓并未走到進化的盡頭,仍具有進化潛力,因為大熊貓在末次冰期消融后曾經歷了強烈的種群擴張。以下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觀點和內容,敘述錯誤的是 ( )
A.地理隔離使大熊貓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 |
B.如果大熊貓種群仍然保持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實際上反映了種群中基因的多樣性 |
C.基因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決定了進化的方向 |
D.大熊貓生存環境的改變可以導致生物發生變異,為種群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以玉米為實驗材料進行遺傳實驗,實驗過程和結果如圖所示,則F1中出現綠株的根本原因是 ( )
A.在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分離 |
B.射線處理導致配子中的染色體數目減少 |
C.射線處理導致配子中染色體片段缺失 |
D.射線處理導致控制莖顏色的基因發生突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以二倍體植物甲(2N=10)和二倍體植物乙(2n=10)進行有性雜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擊的方法使F1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整套的染色體分配到同一個次級性母細胞中,減數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讓這樣的雌、雄配子結合,產生F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植物甲和乙能進行有性雜交,說明它們屬于同種生物 |
B.F1為四倍體,具有的染色體為N=10、n=10 |
C.若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1幼苗,則長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
D.物理撞擊的方法導致配子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產生的F2為二倍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表是莧菜抗“莠去凈”(一種除草劑)突變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堿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請分析選擇正確說法 ( )
抗性品系 | CGT 丙氨酸 | GGT 脯氨酸 | AAG 苯丙氨酸 | TTA 天冬酰胺 |
敏感品系 | CGA 丙氨酸 | AGT 絲氨酸 | AAG 苯丙氨酸 | TTA 天冬酰胺 |
氨基酸位置 | 227 | 228 | 229 | 2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個多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 778,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10,若考慮終止密碼子,則控制該多肽合成的基因的長度至少是 ( )
A.75對堿基 | B.78對堿基 |
C.90對堿基 | D.93對堿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32P標記的一個噬菌體侵染用15N標記的大腸桿菌,一段時間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所有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中都含15N |
B.所有子代噬菌體的核酸中都含15N |
C.含32P的子代噬菌體占所有子代噬菌體的1/50 |
D.所有子代噬菌體只含15N不含32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