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人口的數量常常隨環境資源的改變而發生波動。下圖為人口自動調控圖(注:環境中的人口容納量是指環境資源能承載的最大人口數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理由是 (2分)。
(2)由圖可以看出,當人口數量 時,人類生存的環境阻力將隨之_________
(3)長期以來,我國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長過快,因此控制我國人
口的關鍵是控制人口的 ,我國采取控制人口增長的政策是_________ ____。
(4)若此圖表示老鼠種群數量變化,則從圖可看出,滅鼠時只采用殺死的辦法,老鼠的數量會很快恢復到原有的數量。請你依圖提出更有效的滅鼠方案
(3分)。
參照該法,據所學知識,寫出防治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2分)。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遼寧盤錦第二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6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下圖表示三種可能的人口增長曲線,請回答:
(1)16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表現為圖中a曲線,人口劇增帶來的嚴重后果有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這種現狀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長趨勢終將表現為圖中 曲線。
(2)按生態學原理,世界人口增長應該表現為圖中的 曲線,該曲線與a曲線產生差別的原因是 。若地球環境對人類種群的容納量(K)為110億,則全球人口的最適數量為 。
(3)我國現階段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長過快的趨勢,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四川省高三10月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分)草原是綠色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如圖所示。
(1)該生態系統的基石是圖中的 ,為了調查其種群密度,取樣時要注意 。
(2)若某外來生物入侵該區,其數量變化如下圖所示,則該生物第二十年出生率 (填“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該外來生物增長曲線呈 型。
(3)由于某種因素使得生產者短時間內大量減少,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到原來水平,說明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其基礎為 。
(4)若將上述草原生態系統開發成為農田生態系統,則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態系統的 穩定性降低。
(5)為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世界性糧食緊張狀況,人類可以適當改變膳食結構。若將(草食)動物性與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調整為1:4,地球可供養的人口數量是原來的 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河南省商丘市高二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每空1分,共7分)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下圖表示三種可能的人口增長曲線,請回答:
(1)16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表現為圖中a曲線,人口劇增帶來的嚴重后果有 。如果這種現狀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長趨勢終將表現為圖中 曲線。
(2)按生態學原理,世界人口增長應該表現為圖中的 曲線,該曲線與a曲線產生差別的原因是 。若地球環境對人類種群的容納量(K)為110億,則全球人口的最適數量為 。
(3)為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世界性糧食緊張狀況,人類可以適當改變膳食結構,若將(草食)動物性與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調整為1:4,地球可供養的人口數量是原來的 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字)
(4)我國現階段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長過快的趨勢,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南省焦作市修武一中分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1分)人口的數量常常隨環境資源的改變而發生波動。下圖為人口自動調控圖(注:環境中的人口容納量是指環境資源能承載的最大人口數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理由是 (2分)。
(2)由圖可以看出,當人口數量 時,人類生存的環境阻力將隨之_________
(3)長期以來,我國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長過快,因此控制我國人
口的關鍵是控制人口的 ,我國采取控制人口增長的政策是_________ ____。
(4)若此圖表示老鼠種群數量變化,則從圖可看出,滅鼠時只采用殺死的辦法,老鼠的數量會很快恢復到原有的數量。請你依圖提出更有效的滅鼠方案
(3分)。
參照該法,據所學知識,寫出防治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