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圖可知,突變體Ⅰ含有A基因的部位缺失,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突變體Ⅱ中含有A基因的部位易位到W染色體上,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解答 解:(1)突變體Ⅰ含有A基因的部位缺失,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突變體Ⅱ的基因型為aZWA,可以產生4種配子,分別是aZ、aWA、Z、WA.
(2)野生型在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當染色體第二次移向細胞兩極時,說明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中有56條染色體,所以有56個著絲點,若基因A的一條鏈中$\frac{G+T}{A+C}$=$\frac{2}{5}$,該比值在兩條單鏈中互為倒數,所以其互補鏈中$\frac{G+T}{A+C}$=$\frac{5}{2}$.
(3)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基因b的致死類型.可選雜合野生型雄家蠶(ZBZb)與突變型雌家蠶(ZbW)雜交,統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再統計基因b的致死類型.
①若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則只有W雌配子,所以后代沒有雄性后代,基因型為ZBW、ZbW,即后代中只有雌性家蠶,且野生型性狀:突變性狀=1:1;
②若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則只產生ZB雄配子,后代基因型為ZBZb、ZBW,即只有野生型性狀,且雌:雄=1:1,說明;
③已知子代基因型為ZBZb、ZbZb、ZBW、ZbW,若后代中雄性都是野生型,雌性既有野生型又有突變型,且雌株與雄株的比為2:1,說明基因b純合使雄性個體致死.
故答案為:
(1)缺失 4
(2)56 $\frac{5}{2}$
(3)①只有雌性家蠶,且野生型性狀:突變性狀=1:1
②只有野生型性狀,且雌:雄=1:1
③雄性都是野生型,雌性既有野生型又有突變型,且雌株與雄株的比為2:1
點評 本題考查伴性遺傳、染色體變異、DNA分子結構的計算,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的能力,分析題干和題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及利用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綜合解答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山東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宣城校級期末)下列哪種方法能增強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
A.減少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數量
B.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數量上保持平衡
C.增加生物的種類
D.減少生物的種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豌豆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與中心體有關 | |
B. | 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 |
C. | 汗腺細胞與心肌細胞相比,線粒體數量較多 | |
D. | 效應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與溶酶體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糖類都可作為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能源物質,其組成元素是C、H、O | |
B. | 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組成成分,原核生物不含磷脂 | |
C. | 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比衰老細胞中高 | |
D. | 人體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操作步驟:取材→解離→染色→漂洗→壓片→觀察 | |
B. | 用差速離心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和細胞質中各種細胞器 | |
C. | 蛋白質鑒定:將適量的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漿樣液中→觀察 | |
D. | 用黑藻葉片進行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時,葉綠體的存在不會干擾實驗現象的觀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與2、3與4 | B. | 1與3、2與4 | C. | 1與4、2與3 | D. | 以上都有可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A代表種群,a為同化量,則b、c可分別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熱量和儲存在生物體內的能量 | |
B. | 若A代表棉鈴蟲種群,a為誘捕雄蟲,則b、c可分別代表性別比例失調和種群密度下降 | |
C. | 若A代表燕麥胚芽鞘,a為單側光,則b、c可分別代表生長素在尖端橫向運輸和向光彎曲生長 | |
D. | 若A代表人體下丘腦,a為血漿滲透壓升高,則b、c可分別代表產生渴覺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肝移植引起排斥反應 | |
B. | 接觸某些花粉引起皮膚蕁麻疹 | |
C. | HIV破壞淋巴細胞引起艾滋病 | |
D. | 免疫系統“敵我不分”引起系統性紅斑狼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R型細菌轉化的實質是在S型細菌糖蛋白的誘導下發生突變產生的 | |
B. | 該實驗中注射的是R型活細菌和S型死細菌的DNA混合物,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可得出S型死細菌的DNA是轉化因子 | |
C. | bc段數量下降是由于大量的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結果 | |
D. | 實驗中DNA高溫下變性但隨溫度降低又恢復其活性是實驗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