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關于C、H、O、N、P、S在玉米和人細胞(干)以及活細胞中的含量如下表,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元素 | O | C | H | N | P | S |
玉米細胞(干) | 44.43 | 43.57 | 6.24 | 1.46 | 0.20 | 0.17 |
人細胞(干) | 14.62 | 55.99 | 7.46 | 9.33 | 3.11 | 0.78 |
活細胞 | 65.0 | 18.0 | 10.0 | 3.0 | 1.40 | 0.30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9年4月底,“甲型H1Nl流感”突然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出現,法新社稱之為“殺手”,路透社稱它“前所未有的危險”,美聯社稱其為“致命的怪病”,世界衛生組織稱,豬流感疫情已構成“具有國際影響的公共衛生緊急事態”……。 甲型H1Nl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那么H1Nl中的H和N又是什么意思呢?
原來它們是一些物質的縮寫:H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的縮寫,而N是神經氨酸酶Neyramidinase的縮寫。這兩種物質在病毒入侵細胞以及傳播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血凝素H是病毒入侵的“開路先鋒”,它能和細胞膜上的蛋白結合,在細胞膜上打開一個通道,使得病毒能進入細胞。這樣病毒就能在細胞里胡作非為,利用細胞的物質進行自我復制,制造出一群新的病毒。
當新病毒要鉆出宿主細胞的時候,進入細胞的“功臣”H卻偏偏還要和宿主的細胞膜“糾纏不清”,這時候就需要依靠神經氨酸酶N來解決問題了。N就像一把刀,通過“水解”的方式切斷病毒和宿主細胞膜的最后聯系,使病毒脫離寄主細胞,再次去尋找感染下一個目標了。通常用以治療流感的兩種藥物“達菲”膠囊和噴霧式藥劑“樂感清”(Relenza),其作用原理就是不讓這把“刀”起作用,使新的病毒無法脫離宿主細胞,從而抑制病情。
依據H和N的化學排列的不同,病毒也就有所不同,人們也就在字母后面標出數字來區分它們,其中H有15個類型,N有9個類型。病毒的種類雖然多,但也有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之分。在我們已經發現的流感病毒里,原本只有H5和H7是高致病性的,其他則沒有那么危險。但這次發現的甲型H1Nl病毒性流感卻具有強致病性。
材料分析
(1).有關病毒的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B.病毒的衣殼具有保護病毒核酸,決定病毒抗原特異性等功能
C.所有的病毒的核衣殼由蛋白質組成
D.一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
(2). 甲型流感病毒根據其表面蛋白質的不同又可分為H1到H15等15種亞型。下面的陳述中能夠高度概括出蛋白質功能的是( )
A.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結構物質
B.生命活動的主要體現者
C.收縮、運輸、免疫等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D.調節細胞和生物體代謝的重要物質
(3).蛋白質經消化后的最終產物是( )
A.多種氨基酸 B.各種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H2O、CO2和尿素 D.以上均不是
(4).根據科學觀察分析,受到甲型H1Nl病毒的感染后,有的人不表現出明顯的癥狀,卻獲得了對小兒麻痹癥的抵抗力,這種免疫是( )
A.非特異性自然免疫 B.非特異性人工免疫
C.特異性自然免疫 D.特異性人工免疫
(5).根據現在的研究,沒有證據表明禽流感病毒會直接引起人類的流感暴發。但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流感與原先在動物中傳播的病毒有關。很可能是在歷史上人在馴養豬、雞的過程中,由于接觸,豬流感的某些病株發生了變異,獲得對人的致病性。變異形成的原因是 。而甲型H1Nl流感病毒是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病毒自然狀況下雜合形成的,這種變異形成的原因是 。
(6). 構成甲型H1Nl流感病毒遺傳物質的含氮堿基有那幾種?(分別寫出名稱和英文縮寫)。
(7).之所以稱甲型H1Nl流感病毒為生物病毒是因為( )
A.它有細胞結構 B.它能繁殖 C.它能新陳代謝 D.它有應激性
(8).關于甲型H1Nl流感病毒增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合成一種蛋白質
B.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細胞中進行
C.病毒繁殖時以核衣殼為單位
D.在普通的培養基上能培養病毒
(9).甲型H1Nl流感病毒必須在活細胞內增殖的原因主要是( )
A.無核膜結構 B.無完整酶系 C.對外界抵抗力弱 D.不能產生能量
(10).除甲型H1Nl流感病毒外,下列四種病原體近幾年對人類的影響比較大,其中有細胞結構,但無核膜的是( )
A.非典型肺炎病原體 B.瘋牛病病原體
C.炭疽熱病原體 D.口蹄疫病原體
(11).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將雞的抗病毒干擾基因“嫁接”到煙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煙草獲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基因產品,根據高中生物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a) 煙草轉基因產品的獲得屬于( )
A.基因工程 B.細胞工程 C.發酵工程 D.酶工程
(b)雞的基因之所以能夠嫁接到植物體中去,原因是 。
(c)煙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說明煙草中產生了 。
(d)不同生物體間基因移植成功,說明生物體共有一套 ,從進化的角度看,這些生物體具有 。
(e)煙草DNA分子嫁接上或切割掉某個基因,實際并不影響遺傳信息的表達功能,說明 。
(12)根據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作用,寫出兩種制備抗甲型H1Nl流感病毒藥物的基本思路。
(a) 。
(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分析下列各圖,回答關于植物代謝的問題
(l)圖1示意綠色植物葉肉細胞內某些代謝過程中物質變化,其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代謝過程。其中X、Y代表的物質分別是 、 。進行③過程的場所是____。[H]在③過程中的作用是 。
(2)圖2顯示當光照下物質A、B濃度達到穩定后,突然中斷CO2的供應,A、B物質的濃度將發生變化。其中,固定CO2的化合物以及CO2轉化的第一個產物分別是____ (填圖2中字母)。
(3)圖3是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強度與氧氣釋放的關系。若每天給予12小時4KLx的光照,在25℃環境下比15℃環境下該植物全天積累的葡萄糖產量多 毫克;若光照時間長短不變,光照時為25℃環境,黑暗時為15℃環境,則全天該植物生產的葡萄糖量為 毫克。
(4)綠色植物葉綠素的合成是否與光照有關?某生物小組對此進行了探究。請利用玉米幼苗及其它用具設計并完成實驗。
實驗步驟:
①生長狀況一致的健康玉米未長出葉片的幼苗若干,平均分為兩組,分別標記為A、B:
②A組幼苗放在有光照的環境中,____ ,
③ ,觀察幼苗葉片的顏色。
實驗結果和相關結論:
a. ,說明光是葉綠素合成的必備條件;
b.A不變綠B變綠, ,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江西省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回答關于“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的相關問題。
⑴下面是全班20個實驗小組的實驗數據匯總表(注:每個小組計數50個細胞,實
驗條件與觀察計數方法相同)
實驗小組] |
間期 |
分裂期 |
||
前期 |
中期 |
后期和末期 |
||
1 |
43 |
4 |
1 |
2 |
2 |
44 |
3 |
0 |
3 |
… |
… |
… |
… |
… |
20 |
43 |
2 |
1 |
2 |
全班總計 |
880 |
67 |
18 |
35 |
若已知洋蔥根尖分生區的細胞周期為12.0h,請根據上述數據計算出間期所占的時間
H,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有絲分裂細胞周期有何特點? 。實驗發現細胞周期長短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與根尖培養溫度有關,請解釋原因
。
⑵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1-3組同學在剪取洋蔥根尖后立即進行的操作
步驟如下表,請據表回答:
組別 |
操作步驟 |
||||
解離 |
漂洗 |
染色 |
制片 |
觀察 |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注:“+”表示已操作,“-”表示未進行該操作。
1-3組同學觀察到的實驗結果依次分別是 。
A.染色體未染上顏色,無法看清 B.細胞重疊,看不到染色體
C.染色體染上顏色,清晰可見 D.染色體著色很淺,模糊不清
⑶某組同學做“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時,繪制了細胞分裂期的三個時期模式圖,請在下圖右側方框中畫出細胞分裂期中所缺時期的模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32. 回答關于“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方面的問題(共20分)
I.下圖1為某生物體內細胞模式圖的一部分,圖2a~h為細胞器或細胞的某一結構。
圖2中各結構放大比例不同。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括號中填序號或字母,橫線上填文字)
(1)圖2所示的a~h中控制物質進出的細胞結構是[ ],研究表明,結構h的功能越復雜,其上的 種類和數量就越多。c結構上的⑥稱為 。
(2)若圖1是漿細胞,分泌物是 ,與其他沒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相比較,a~h中數目一定較多的細胞器是[ ] 。
(3)若圖1細胞具有明顯的b結構,則該細胞是否會出現g的現象?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圖1是植物細胞,將細胞培養成個體,可運用____________的技術實現。
(5)科學家用差速離心法能夠分離各種細胞結構。分離動物細胞結構時必須首先破壞細胞膜,破壞細胞膜最簡便的方法是 。
(6)若圖1--③中某膜蛋白基因的表達,則需要[ ]等細胞器來共同完成這項生理活動。(僅用圖1中的數字序號表示)
II.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對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過噬菌體裂解實驗確診。
細菌培養:采集疑似患者的樣本,分離培養,獲得可疑菌落。
細菌鑒定:實驗流程如下圖所示。
(7)炭疽桿菌對青霉素高度敏感,說明其屬 (真/古)細菌。與噬菌體比較,其最顯著的特點是 。
(8)實驗所用液體培養基組成成分是牛肉膏、蛋白胨、NaCl、蒸餾水,其中提供氮源的是 。從同化作用類型看,用該培養基培養的細菌屬于 。
(9)實驗時需對配制的液體培養基采取 方法滅菌。
(10)實驗Ⅲ的過程中,接種可疑菌后,35℃培養24小時,液體培養基變渾濁,原因是 。
(11)在實驗Ⅳ中,先用無菌滴管吸取 滴于平板培養基表面,再用 涂勻,經培養得到如圖中Ⅳ的6個菌落。然后在平板培養基的
(填數字標號)菌落上滴加 。觀察并記錄結果。
(12)對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種炭疽桿菌疫苗,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與產生抗體相關的細胞除T細胞、B細胞外,一般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