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為某養殖魚塘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物質循環示意圖。
(1)魚塘中的魚屬于圖中的__(填甲、乙或丙)。除圖中包含的的成分外,魚塘接受的陽光屬于該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
(2)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該生態系統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
(3)水生群落也有分層現象,其層次性主要是由___、溫度和氧氣的垂直分布決定的。一個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為四層,圖中的甲發揮作用主要在___。
(4)沒有外力干擾時,湖泊將朝著物種多樣化、____和功能完善化方向發展演替。
【答案】 丙 能源 大于 光的穿透性 底泥層 結構復雜化
【解析】試題分析:據圖分析,乙與大氣二氧化碳之間為雙箭頭,說明乙是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乙與丙都指向了甲,說明甲是分解者,則丙為生產者。
(1)魚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即圖中的丙;陽光屬于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的能量。
(2)流經養殖魚塘的總能量包括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和投放的飼料中的能量,因此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大于該生態系統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
(3)水生群落具有垂直分層現象,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溫度和氧氣的垂直分布決定的;圖中甲是分解者,主要位于湖泊的底泥層。
(4)沒有外力干擾時,湖泊將朝著物種多樣化、結構復雜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發展演替。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池塘水中生活著多種浮游動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見雜食浮游動物,具有較強的攝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體中藻類的過度增長。為探究大型對藻類的影響,某實驗室進行了以下相關實驗。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勻后分別裝入透明塑料桶中,將塑料桶隨機分成5組(Co-C4組)。向桶中加入大型,使其密度依次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將水桶置于適宜光照下,每三天計數一次,統計每組水樣中藻類植物細胞密度,實驗結果如左圖。
①實驗水樣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___,輸入其中的總能量是____。
②第4天到第7天期間,Co、Cl、C2組藻類植物細胞數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___(填選項前的符號)。
a.水體無機鹽得不到及時補充 b.有害代謝產物積累 c.浮游動物攝食量大于藻類增殖量
③大型溞可用于控制水體中藻類的過度增長,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價值。
(2)右圖表示某池塘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簡圖,A、B、C、D表示該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在碳循環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成分為____(填字母)。能量在第 一、二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分離、純化大腸桿菌實驗中,劃線接種(圖1)、培養結果(圖2)如下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接種前應對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B. 連續劃線的目的是獲得單個細菌形成的菌落
C. 接種過程中至少需要對接種環灼燒5次
D. 圖1中a區域為劃線的起始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示意圖,數字1、2代表第一、第二營養級,字母代表各種能量,其中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植食動物糞便中所含的能量應該屬于C1
B. 植食動物的次級生產量是B2+C2+D2
C. B2是第二營養級未利用的能量,即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D. 第一和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1/W×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下列(一)、(二)小題:
(一).某研究小組欲利用蘋果生產蘋果酒和蘋果醋。回答下列問題:
(1)欲純化野生酵母,最簡單的分離方法是 ____,經過培養后,培養基上出現____,表示分離成功。
(2)在釀制蘋果酒時,加入果膠酶將果膠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瓦解植物的胞間層,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為提高果酒的酒精度,可在果汁中添加____。
(3)為提高生產效率,做了以下對比實驗。甲發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氣,乙發酵罐中沒有氧氣,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定期測得的數據如圖所示。
甲發酵罐提供氧氣的目的是____。實驗后檢測發現,盡管酵母菌菌種合適、原料充足、發酵溫度和pH適宜,但乙醇含量比預期低,可能在操作上的失誤是____。
(4)利用蘋果酒釀制蘋果醋的過程中,相關說法錯誤的是____。
A.蘋果酒一般需稀釋后用于果醋發酵
B.醋化醋桿菌需用液體培養基擴大培養后接種
C.菌種和鋸末混勻后立即打開雙通活塞,進行發酵
D.監控果醋發酵情況時需每天用pH試紙檢測流出液的pH
(二).科學家將蜘蛛的蛛絲蛋白基因導入山羊體內,得到轉基因山羊,使羊奶中含有一種獨特的蛛絲蛋白,生產原理見下圖。請回答:
(1)將蛛絲蛋白基因和載體通過甲過程形成的X物質為____,可用____法將X導入受體細胞。
(2)為了獲得蛛絲蛋白,圖中的受體細胞應該選擇 ____羊(填性別)的體細胞,要使重組細胞具有全能性,乙過程需要的技術操作是____。
(3)下列關于丙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
A.該過程所用培養液的成分與乙過程相同
B.該過程需定期用胰酶處理成細胞懸液進行傳代培養
C.該過程為動物細胞培養,目的是獲得更多的重組細胞
D.該過程中供體核DNA上原有的調節蛋白會被卵細胞質中的蛋白因子替換
(4)為了快速繁殖轉基因山羊,可在丁過程前對早期胚胎進行____,經培養后再分別移植到同期發情處理的____的代孕母羊的相應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遺傳病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 若要研究某城市兔唇的發病概率,則需要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
B. 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可能不患病
C. 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會患遺傳病
D.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遺傳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酶通過降低活化能和為反應物供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
B. DNA酶、限制酶、DNA連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都與磷酸二酯鍵有關
C. 酶、ATP的結構具有物種差異性
D. 酶、載體蛋白、激素在起作用后不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些植物在進化過程中已經形成抵抗干旱、低溫和高鹽等逆境的調控機制,感受并響應各種外界刺激。轉錄因子OrERF是一類蛋白質,在植物抵抗逆境時發揮重要作用。科研人員對水稻OrERF基因進行系列研究。
(1)科研人員對水稻OrERF基因上游部分中的轉錄模板鏈進行測序,結果如下:
OrERF基因轉錄出的mRNA中的起始密碼子是_______。①②③三個元件分別在高鹽、干旱、低溫不同信號的誘導下,導致此基因表達出不同的OrERF蛋白,以適應高鹽、干旱、低溫環境,此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員欲將水稻OrERF基因導入擬南芥體內,獲得抗逆性強的植株,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圖:
① 可利用_________技術獲得并擴增此基因。如果開始的OrERF基因只有一個,第n次循環需要引物_____________對。
② OrERF基因需插入Ti質粒的T-DNA片段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圖中d階段需要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其培養基中除加入必須的營養物質、植物激素和瓊脂外,還需添加_________物質,一段時間后,可獲得抗高鹽的擬南芥植株。
(3)實驗檢測轉基因擬南芥植株中OrERF基因在高鹽條件下的表達水平,結果如圖。實驗結果表明,高鹽處理后______小時OrERF基因的表達顯著增加。
(4) 植物感受外界干旱、高鹽、低溫等信號,通過一系列信息傳遞合成轉錄因子。轉錄因子OrERF對下游基因調節過程如圖,其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啟動轉錄的 過程。最后通過基因產物的作用對外界信號在生理生化等方面作出適合的調節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