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內共生起源學說認為:線粒體、葉綠體分別起源于一種原始的好氧細菌和藍藻類原核細胞,它們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細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與宿主進行長期共生而逐漸演化為重要的細胞器。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有核糖體,不支持內共生學說
B. 線粒體和葉綠體分裂繁殖的事實不支持內共生學說
C. 據此學說,線粒體外膜是從原始的真核細胞的細胞膜衍生而來
D. 先祖厭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使其解體,解體后的物質組裝成線粒體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厭氧呼吸第二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需要氫的還原,形成ATP B. 不需要氫的還原,形成ATP
C. 需要氫的還原,不形成ATP D. 不需要氫的還原,不形成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和統一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生物的多樣性和統一性都可以體現在分子水平上
B. 研究的結構層次越基礎,越能發現生物的統一性
C. 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層次上,才能發現生物界的統一性
D. 生物多樣性主要體現在生物類型上,而統一性主要體現在結構模式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表示某原核細胞中一個基因進行的某項生理活動,圖乙是圖甲中C部分的放大.若該基因中堿基T為m個,占全部堿基的比值為n.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顯示染色體DNA上的基因正在表達,最終可得到3條相同的多肽鏈
B.圖乙所示核苷酸共有5種,②與③的區別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C.圖乙所產生的①上有密碼子,其中胞嘧啶至少含有
D.圖甲未體現生物界中心法則的所有過程,可看出核糖體移動的方向是從a到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研究了玉米的一系列問題,并繪制出相應的曲線圖,請據圖回答:
(1)圖1表示玉米種子在暗處萌發過程中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情況,在此環境中約經過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細菌感染而腐爛. ①圖中表示葡萄糖變化情況的曲線是 , 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總量的變化趨勢為 , 在此環境下種子萌發過程中會發生的生理活動有(從下列選項中選擇).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有絲分裂 D.氨基酸脫水縮合
②幼苗死亡后,仍能測到少量CO2釋放出來,這是由于 .
(2)如圖2、3分別表示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環境中某些因素與植物光合作用的關系. ①如圖2所示:即使CO2濃度超過B點,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強,此時若能為暗反應提供更多的 , 光合作用強度還會繼續增強;如果將玉米改為小麥,其他條件不變,則圖中的A點將向移.
②如圖3所示:B點處限制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點時,玉米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結構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N1﹣N6表示能量數值,清據圖分析回答:
(1)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對太陽能的利用率為 , 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 , 蜣螂從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中獲取的能量為 . 能量由生產者傳遞給初級消費者的傳遞效率為 .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由圖可知生產者同化的能量有兩個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熱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2)當生態系統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時,初級消費者的種群數量一般處于(填K或 )值,此時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為 .
(3)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 .
(4)為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世界性糧食緊張狀況,人類可以適當改變膳食結構.若將(草食)動物性與小型肉食動物性食物比例由1:1調整為1:3,地球可供養的人口數量是原來的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結構規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結構單位,按一定的排列順序和連接方式形成的多聚體,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 若該圖為一段肽鏈的結構模式圖,則1表示肽鍵,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種類有20種
B. 若該圖為一段RNA的結構模式圖,則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團,3的種類有4種
C. 若該圖為一段單鏈DNA的結構模式圖,則1表示磷酸基團,2表示脫氧核糖,3的種類有4種
D. 若該圖表示多糖的結構模式圖,則淀粉、纖維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食物鏈是通過取食關系建立起來的單方向營養關系
B. 任何生態系統中都存在捕食食物鏈和腐食食物鏈
C. 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
D. 食物網中營養級越高的動物體型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