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圖是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及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其中離子通道是一種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橫跨質膜的親水性通道,具有離子選擇性。請仔細觀察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生物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易透過生物膜”這一事實。這證明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
(2)鯊魚體內能積累大量的鹽,鹽分過高時就要及時將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經研究鯊魚體內多余鹽分是經②途徑排出被轉運物質的,那么其跨膜運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檉柳是泌鹽植物,葉子和嫩枝可以將吸收于植物體內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通過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請設計實驗加以證明。
①實驗步驟:
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育相同的檉柳幼苗,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組給予正常的呼吸條件,乙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實驗結果及結論:
a.若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甲 磷脂分子
(2)協助擴散(或被動運輸)
(3)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一段時間后測定兩組植株根系對Ca2+、K+的吸收速率(2分)
②a.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被動運輸 (2分)b.若乙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甲組吸收速率,說明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主動運輸(2分)
【解析】(1)根據“相似相溶”原理,這項研究成果證明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有磷脂分子,磷脂分子為雙層的,對應圖中的甲。(2))鯊魚排出體內多余的鹽分,鹽分從含量較高的細胞內排到含量較低的細胞外,且通過膜上的通道蛋白,是一種典型的被動運輸。(3)①設計探究性實驗時,一定要設置對照實驗。由題意分析知該實驗自變量是有無有氧呼吸,設置乙組為對照,應完全抑制有氧呼吸,實驗因變量是對離子的吸收速率,所以c過程為測定兩組植株根系對Ca2+、K+的吸收速率。②探究性實驗的結果分析要考慮所有可能情況: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若是主動運輸則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被動運輸則不用。實驗分析如下:a若兩者吸收速率相同,說明有無有氧呼吸不影響吸收速率,兩種離子的吸收不需要細胞提供能量,為被動運輸;b若乙組離子吸收速率小于甲組,說明離子吸收需要提供大量能量,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為主動運輸。
考點:本題考查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及物質跨膜運輸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遼寧省分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下圖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關于生物膜分子結構的流動鑲嵌模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a與細胞識別有關,細胞的識別是信息傳遞的過程
B.圖中c分子具有親水性的頭部和疏水性的尾部
C.圖中d的分布狀態有兩種:鑲在表面或貫穿于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D.b構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對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遼寧省實驗中學分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如下圖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關于生物膜分子結構的流動鑲嵌模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a與細胞識別有關,細胞的識別是信息傳遞的過程 |
B.圖中c分子具有親水性的頭部和疏水性的尾部 |
C.圖中d的分布狀態有兩種:鑲在表面或貫穿于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
D.b構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對稱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