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某蛋白質的肽鏈結構示意圖(圖1中的數字表示氨基酸序號)及部分肽鏈放大示意圖(圖2),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化合物由氨基酸脫去______個水分子形成,這種結合方式叫做______,發生在細胞中的______處。
(2)圖2中表示R基的編號為______ (填序號);③⑤⑦表示的結構稱為______;根據圖2推測,該肽鏈至少有______個游離的羧基。
(3)現有800個氨基酸,其中氨基總數為810個,羧基總數為808個,由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5條肽鏈的蛋白質,共有______個肽鍵和______個游離的氨基。
【答案】123 脫水縮合 核糖體 ②④⑥⑧ 肽鍵 3 795 15
【解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1為某蛋白質的肽鏈結構示意圖,其中數字為氨基酸序號,該蛋白質是由124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含有一條肽鏈。圖2為圖1部分肽鏈的放大圖,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表示R基、③⑤⑦表示肽鍵、⑨是肽鍵的一部分。
(1)圖1化合物由124個氨基酸脫去123個水分子形成,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發生在細胞中的核糖體處。
(2)根據分析可知,圖2中表示R基的編號為②④⑥⑧;③⑤⑦表示的結構稱為肽鍵;根據圖2可知R基上含有2個羧基,故該肽鏈至少有3個游離的羧基。
(3)現有800個氨基酸,其中氨基總數為810個,羧基總數為808個,則這些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的氨基數為810-800=10個、羧基數=808-800=8個,由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5條肽鏈的蛋白質中含有的氨基數=肽鏈數+R基中含有的氨基數=5+10=15個,含有的肽鍵數為800-5=795個。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漿中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在維持血漿滲透壓、抗凝血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下圖是用基因工程技術獲取重組HSA(rHSA)的兩條途徑。
(1)為獲取HSA基因,首先要提取人血細胞中的mRNA,利用__________法合成cDNA,再利用__________技術進行快速擴增,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據這一序列合成_________。
(2)構建在水稻胚乳細胞內特異表達rHSA的載體時,需要選擇水稻胚乳細胞啟動子,而不能選擇其他物種和組織細胞的啟動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農桿菌轉化水稻受體細胞的過程中,為了吸引農桿菌移向水稻受體細胞,需添加_________物質。
(4)選用大腸桿菌作為受體細胞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但相比于水稻胚乳細胞,利用大腸桿菌獲得的rHSA也有一些缺點,請從生物膜系統的角度進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
(5)利用上述方法獲得的rHSA不能直接用于臨床醫療,你推測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西部沙漠地區生長著一種葉退化的藥用植物鎖陽,該植物依附在另一種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長,從其根部獲取營養物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鎖陽從小果白刺中獲得營養物質和能量
B.鎖陽與小果白刺共同(協同)進化
C.鎖陽入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D.鎖陽與小果白刺為互利共生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一雙鏈 DNA 分子,用限制酶Ⅰ切割得到長度為 120 kb(kb:千堿基對)片段;用限制酶Ⅱ切割得到40kb 和80kb 兩個片段;同時用限制酶Ⅰ和限制酶Ⅱ切割時,得到 10 kb、80 kb 和 30 kb 3 個片段。據此分析該雙鏈 DNA 分子結構及酶切位點情況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2月3日,英國議會下院通過一項歷史性法案,允許以醫學手段培育“三親嬰兒”。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可選用如下技術路線。
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技術可避免母親的線粒體遺傳病基因傳遞給后代
B、捐獻者攜帶的紅綠色盲基因不能遺傳給三親嬰兒
C、三親嬰兒的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提供的細胞核
D、三親嬰兒的培育還需要早期環胎培養和胚胎移植等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豌豆高莖(DD)與矮莖(dd)雜交所得的全部種子播種后,待長出的植株開花時,有的進行同株異花傳粉,有的進行異株異花傳粉,有的讓其自花傳粉。三種傳粉方式所得的種子混合播種,長出的植株表現型是
A.高莖∶矮莖=3∶1 B.全部是高莖 C.以上兩項都有可能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藥性突變是自發產生的,還是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產生的,1952 年 Lederberg 夫婦利用大腸桿菌設計了一個影印培養法實驗。影印培養法的實驗原理是:把長有數百個菌落的細菌母種培養皿倒置于包有一層滅菌絲絨布的木質圓柱體(直徑略小于培養皿平板)上,使其均勻地沾滿來自母種培養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過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實地”一一接種到不同的其他培養基上。下圖就是利用影印培養技術證明大腸桿菌產生抗鏈霉素突變基因的實驗。
具體方法是:
①首先把大量對鏈霉素敏感的大腸桿菌涂布在不含鏈霉素的平板 1 的表面,待其長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種到不含鏈霉素的培養基平板 2 上,隨即再影印到含有鏈霉素的培養基平板 3 上。經培養后,在平板 3 上出現了個別抗鏈霉素的菌落。
②對培養皿2 和3 進行比較,在平板2 上找到平板3 上那幾個抗性菌落的“孿生兄弟”。
③把平板2 上與平板3 上菌落相應的一個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鏈霉素的培養液4 中,
經培養后,再涂布在平板 5 上。
④并重復以上各步驟,最后在試管 12 中獲得了較純的抗性菌落。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3 號培養皿中的菌落比 1 號、2 號中的菌落少很多,這說明了_____。
(2)該實驗設計的巧妙之處是:_____。
(3)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