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正常情況下,玉米的紫株與綠株雜交所得到的子代均為紫株,說明紫株相對于綠株為顯性性狀,且親本中紫株的基因型為NN,綠株的基因型為nn.綠株B可能是基因突變產生的,也可能是染色體變異后產生的,答題的關鍵是扣住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區別.
解答 解:(1)玉米植株的顏色是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該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根據“正常情況下紫株與綠株雜交,子代均為紫株.”紫株為顯性性狀.
(1)假設一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等,其實質是改變基因中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紫株A變異后與綠株(nn)雜交,后代有綠株出現,說明紫株A的基因型為Nn,綠株B的基因型為nn.綠株B(nn)與正常純合的紫株C(NN)雜交,F1的基因型為Nn;F1自交得到F2,F2中紫株(N_)所占的比例應為$\frac{3}{4}$.
(2)假設二是染色體變異,即綠株B的一條染色體缺失含有基因N的片段,因此其能產生2種配子,一種配子含有基因n,另一種配子6號染色體斷裂缺失含N的片段.綠株B(On)與正常純合的紫株C(NN)雜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Nn:N0=1:1,均表現為紫株;F1自交得到的F2,$\frac{1}{2}$Nn自交后代為$\frac{1}{2}$($\frac{1}{4}$NN、$\frac{1}{2}$Nn、$\frac{1}{4}$nn),$\frac{1}{2}$ON自交后代為$\frac{1}{2}$($\frac{1}{4}$OO、$\frac{1}{2}$ON、$\frac{1}{4}$NN),由于兩條染色體缺失相同的片段的個體死亡,所以F2中紫株所占比例應為$\frac{6}{7}$.
故答案為:
(1)基因的分離 紫株
(2)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 Nn $\frac{3}{4}$
(3)2 全部為紫株 $\frac{6}{7}$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分離規律、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應用,意在考查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能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 B. | 有無細胞結構 | ||
C. | 有無細胞壁 | D. | 有無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工培育三倍體無籽西瓜 | B. | 果樹的修芽和剪枝 | ||
C. | 帶芽的楊樹枝條扦插容易成活 | D. | 為提高棉花產量而打頂摘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碼子,末端有終止密碼子 | |
B. | 基因的復制、轉錄都是以DNA一條鏈為模板,翻譯則以mRNA為模板 | |
C. | 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都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 | |
D. | 基因一定位于染色體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態系統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進物種多樣性的提高 | |
B. |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保護無經濟價值的物種是為人類生存發展保留空間 | |
C. | 把沼澤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手段 | |
D. | 農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態系統,清除雜草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則不矛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③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物質進入細胞是自由擴散,特點是逆物質濃度梯度進行 | |
B. | a物質進入細胞與協助擴散方式的特點完全相同,所以統稱為被動運輸 | |
C. | a物質進入細胞和b物質進入細胞分別表示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 | |
D. | b物質進入細胞是主動運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高三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9•潮州二模)孟德爾通過雜交實驗發現了一些有規律的遺傳現象,通過對這些現象的研究他揭示出了遺傳的兩個基本規律.在下列各項中,除哪項以外,都符合孟德爾德兩個遺傳規律( )
A.F1體細胞中各基因遺傳信息表達的機會相等
B.F1自交后代各基因型個體發育成活的機會相等
C.各基因在F2體細胞中出現的機會相等
D.每種類型雌配子與每種類型雄配子相遇的機會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