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是細胞膜結構圖及海水和某海洋植物細胞液的離子濃度對照表。據圖和表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海水和某海洋植物細胞液的離子濃度(mol/L)
被測物質 | 鉀離子 | 氯離子 |
海水 | 0.01 | 0.50 |
細胞液 | 0.59 | 0.40 |
(1)圖中①是__,⑤結構是__。
(2)圖中②在鉀離子、氯離子通過該植物細胞膜時作為運輸物質的__。
(3)從表中數據可知,植物細胞從海水中吸收鉀離子并向海水中排出氯離子.由此可見,植物細胞膜對離子的通過具__性. 鉀離子和氯離子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__。
(4)與細胞識別有關的結構是圖中的__(填編號)。
【答案】多糖 磷脂(雙分子層) 載體 選擇透過 主動運輸 ④
【解析】
(1)圖為生物膜的結構模型圖:①是糖鏈,②是蛋白質,③磷脂分子,④是糖蛋白,⑤是磷脂雙分子層;
(2)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K+海水中濃度低,細胞液濃度高,則K+由海水進入細胞;Cl﹣海水中濃度高,細胞液濃度低,則Cl﹣由細胞進入海水,這說明植物細胞膜對離子的通過具有選擇透過性。
主動運輸: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載體的幫助進出細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質、離子)。
(1)分析題圖可知,①是多糖,⑤是磷脂雙分子層。
(2)圖中②是蛋白質,在K+、Cl﹣通過細胞膜時起載體作用。
(3)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K+逆濃度梯度由海水進入細胞,Cl﹣逆濃度梯度由細胞進入海水,這說明這兩種離子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主動運輸,也說明植物細胞膜對離子的通過具有選擇透過性。
(4)與細胞識別有關的結構是圖中的④糖蛋白。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有關實驗的變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溫度和pH是自變量
B.各種實驗中都必須設置空白對照組,確保單一變量
C.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中,液泡的有無是無關變量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實驗中,酒精是無關變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細胞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染色體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結構
B. 核仁是產生核糖體及合成DNA的場所
C. 核孔對物質的運輸不具有選擇性
D. 通過核孔能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由3個圓構成的類別關系,符合這種類別關系的是( )
A. Ⅰ為脫氧核糖核酸、Ⅱ為核糖核酸、Ⅲ為核酸 B. Ⅰ為淀粉、Ⅱ為糖原、Ⅲ為纖維素
C. Ⅰ為固醇、Ⅱ為膽固醇、Ⅲ為維生素D D. Ⅰ為原核生物、Ⅱ為細菌、Ⅲ為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甲是一組目鏡標有5x和16x字樣、物鏡標有10x和40x字樣的鏡頭,乙是某學生在甲中選用的一組能放大160倍的鏡頭組合所觀察到的圖象。欲將乙視野中標注為1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進行放大640倍的觀察,則正確的鏡頭組合及裝片的移動方向應是( )
A.①④、左下方B.①③、右上方C.②③、右上方D.②③、左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通常胃液的pH約為1.5左右,在測定胃蛋白酶活性時,將溶液pH由10降到1.5的過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將
A.不斷上升B.沒有變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測定金魚藻光合作用中,容器密閉內有一定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保持溫度恒定且適宜,通過改變光源與容器的距離用以改變光照強度(光合強度用金魚藻放出的氣泡數來表示)。表格為不同距離下的9個相同裝置5分鐘內產生的氣泡數。請回答下列問題:
光源與容器的距離/(cm)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氣泡數 | 40 | 39 | 30 | 22 | 15 | 5 | 3 | 0 | 0 |
(1)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距離為10 cm或15 cm時,金魚藻產生氣泡的量并無明顯變化,故若要增加15 cm處產生氣泡的數量,可在實驗前采取_____的措施。光源距離為45 cm和50 cm時氣泡數為0是因為_____。
(2)光照較長時間后,發現距離較近的組別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減慢,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直接影響了光合作用的_____,導致_____積累,抑制光反應,使得__的產生量減少。
(3)如圖是金魚藻在15 cm距離下,氣泡產生速率與碳酸氫鈉溶液濃度的關系,濃度超過25 mg·L-1時氣泡數反而下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濃度過高,導致金魚藻細胞_____,影響了金魚藻的生理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表示人體內某些淋巴細胞的分化過程,X表示抗原,數字表示免疫過程,m、n代表相關免疫器官,其余字母表示細胞或物質。圖2表示將抗原注射到兔體內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1中,n表示的場所是________,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2)在圖1中,②和③表示受抗原刺激a、c細胞后進行的一系列的增殖分化過程, 形成e、d、k細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圖2中,當注入抗原X,抗體產生量的變化是曲線A。若在第8天同時注射抗原Y和X,其中表示抗原X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數量的曲線是________。判定的依據是在第8天注射抗原X時刺激了圖1中_______(填字母)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________(填字母)。
(4)為驗證T細胞是細胞免疫過程中的細胞,通過是否切除圖1中__________(填字母)器官來控制自變量,通過器官移植觀察有無___________來斷定細胞免疫是否發生作用。如果實驗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理論上器官移植在__________組動物體內能完好保存,當我們再次輸入__________后結果就與對照組一樣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一是神經元結構、圖二是突觸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與神經元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_____。
(2)圖一中_____接受信息,刺激⑥處產生沖動,在③處也能測到動作電位,因為神經沖動傳導在同一神經元上是_____;動作電位產生時,膜外_____離子大量流入膜內導致神經沖動產生。
(3)圖二結構⑧對應圖一結構_____;⑦物質稱為_____。
(4)信息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形式是_____(選擇:電信號;化學信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