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較低氧氣濃度時,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大于氧氣的吸收量,說明較低濃度條件下植物既進行有氧呼吸、也進行無氧呼吸,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植物有氧呼吸的反應式是: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植物細胞無氧呼吸的反應式是:C6H12O6$\stackrel{酶}{→}$2CO2+2C2H5OH+能量.
解答 解:(1)Q點氧氣濃度是0,該點表示無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QR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無氧呼吸受抑制的作用越來越強,此時由于氧氣濃度較低,有氧呼吸過程也很弱,因此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急劇下降.
(2)有氧呼吸過程氧氣的吸收與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相等,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有氧呼吸產生氧氣的量(有氧呼吸釋放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圖中由縱軸,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圍成的面積代表氧濃度逐漸增大的過程中,無氧呼吸生成的CO2總量.
(3)BC為有氧呼吸過程氧氣的吸收量,即有氧呼吸過程二氧化碳的釋放量,AB表示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AB=BC說明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由于消耗等mol葡萄糖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與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3:1,那么產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4)長途運輸新鮮蔬菜時,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氣,目的是抑制有氧呼吸,減少有機物的消耗.由于R點時有氧呼吸強度較低,同時又抑制了無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機物消耗最少,所以氧濃度應調節到R點的對應濃度,更有利于蔬菜的運輸.
故答案為:
(1)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抑制了無氧呼吸釋放CO2
(2)代表隨著氧氣濃度增加,無氧呼吸釋放的CO2的總量
(3)一樣多 $\frac{1}{3}$
(4)抑制有氧呼吸,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R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細胞呼吸、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之間的數量關系,無氧呼吸與氧氣濃度的關系,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及應用,分析題圖獲取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細胞呼吸方式的綜合理解應用 是解題的關鍵,本題重點考查學生分析曲線獲取信息的能力及圖文轉換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體中能夠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為20種 | |
B. | 每個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C、H、O、N四種元素 | |
C. | 氨基酸分子之間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鍵 | |
D. | 不同的蛋白質含有的氨基酸數量可能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草地中跳蝻的種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樣方法進行調查 | |
B. | 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最好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 | |
C. | 運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時,個體被捕捉的概率應相等 | |
D. | 對植物葉片上的昆蟲卵常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 | |
B. | 豌豆雜交實驗中兩次套袋處理都是為了防止外來花粉的干擾 | |
C. | F2的3:1性狀分離比一定依賴于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 |
D. | 孟德爾巧妙設計的測交方法只能用于檢測F1的基因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無絲分裂只發生在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中,有絲分裂只發生在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中 | |
B. | 沒有DNA和染色體的復制 | |
C. | 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 | |
D. | 分裂過程中細胞核縊裂成兩個細胞核,因此子細胞中染色體減少一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乙兩桶內兩種顏色小球大小須一致 | |
B. | 甲、乙兩桶內小球總數不一定要相等 | |
C. | 每個小桶內兩種顏色的小球數目一定要相等 | |
D. | 抓取完一次后,將剩余小球搖勻后繼續實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重慶八中高二下學期月考四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態學研究的實驗操作或描述錯誤的是( )
A.調査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可采用樣方法
B.標志重捕法不適于調査土壤動物中的蜈蚣種群的密度
C.設計小生態瓶應考慮系統內不同營養級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
D.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云南曲靖一中高三復習質量監測二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正常人體內的抗體、激素、酶和神經遞質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它們都是
A.在細胞內發揮作用 B.由活細胞產生的蛋白質
C.在發揮作用后還能保持活性 D.與特定分子結合后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