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果酒是用水果的糖分被酵母菌發酵而成的低濃度飲料酒,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圖是用新鮮蘋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的流程圖,分析并回答問題。
(1)對榨汁機等玻璃器皿通常用70%的酒精擦拭,目的是進行____________(天“消毒”或“滅菌”)。
(2)培養酵母菌的培養基中含有的營養物質包括水、碳源、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若要統計樣品中酵母菌的數目,則常采用__________來接種,統計到平板上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____________________。
B.[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鼠源單克隆抗體用于疾病的治療時。易發生不良反應,科學家通過對鼠和人控制抗體產生的基因進行拼接。實現了對鼠源單克隆抗體的改造,生產出對人體不良反應小、效果更好的單克隆抗體。請回答:
(1)鼠源單克隆抗體是將經過免疫的小鼠__________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然后篩選出___________的雜交瘤細胞,并通過體內或體外培養生產的抗體。
(2)動物細胞融合常用___________誘導,細胞融合體現了細胞膜的___________。在體外培養雜交瘤細胞時,培養液中通常加入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將其置于95%空氣加5%CO2的氣體環境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1)消毒 (2)氮源 無機鹽 (3)稀釋涂布平板法 少
B.(1)B淋巴 能夠產生特定抗體 (2)滅活的病毒(聚乙二醇) 流動性 血清(血漿) 維持培養液的濃度
【解析】A。(1)對榨汁機等玻璃器皿進行消毒,通常用70%的酒精擦拭。
(2)培養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養基應該包括碳源、氮源、水恒溫無機鹽等。(3)對微生物進行接種常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后者常用于菌種的計數。由于菌落往往會重疊,所以統計到平板上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偏小。
B.(1)鼠源單克隆抗體是將經過免疫的小鼠B淋巴 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然后篩選出能夠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并通過體內或體外培養生產的抗體。
(2)動物細胞融合常用滅活的病毒作為誘導劑,細胞融合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在體外培養雜交瘤細胞時,培養液中通常加入動物血清(血漿)等天然成分,且要加入5%CO2的氣體環境中,以維持溶液的PH值。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準備好含Ca2+、Mg2+和Si044-的培養液,將番茄和水稻分別在上述培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后,記錄到的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水稻和番茄對離子的吸收需要載體蛋白的參與
B. 此過程中水稻沒有吸收Ca2+,但卻正常吸水,所以結束時溶液中Ca2+濃度比初始值大
C. 番茄與水稻相比,對Ca2+、Mg2+需要量大,對Si044-需要量小
D. 此實驗證明不同植物對同一種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果蠅的棒眼與圓眼是一對相對性狀(相關基因用A、a表示),長翅與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相關基因用B、b表示)。現有一對圓眼長翅果蠅交配得到的子代比例如表所示,沒有基因突變發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圓眼為顯性性狀,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B.子代圓眼殘翅雌蠅中,純合子占1/15
C.子代長翅雌蠅中,基因型為BB的個體不能存活
D.若子代出現XXY的殘翅棒眼果蠅,則與母本減II分裂異常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甲、乙、丙三位同學在剪取洋蔥根尖后立即進行的操作步驟如下表:①~④為觀察中要使用到的鏡頭。有關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觀察到的結果是染色過深,無法看清染色體
B. 乙觀察到的結果是細胞重疊,看不到染色體
C. 低倍鏡下找到細胞分裂圖像后,丙同學欲仔細觀察染色體的數目,應選用的鏡頭組合為②和③
D. 丙同學可以看到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中中心體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的三個圖是某研究小組圍繞探究H2O2分解條件而獲得的實驗結果。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圖一、二、三所代表的實驗中,實驗自變量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圖一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二曲線bc段產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你的理解,圖三曲線縱坐標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同一細胞中有絲分裂前期和后期的染色體數之比和DNA分子數之比分別是( )
A.1∶2和1∶2 B.1∶2和1∶1
C.1∶1和1∶1 D.1∶1和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研究小組在密閉恒溫玻璃溫室內進行植物栽培試驗,連續48h測定溫室內CO2濃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圖1所示曲線(整個過程呼吸作用強度恒定),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實驗開始階段的0﹣3小時,葉肉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有 ,圖中植物呼吸速率與光合速率相等的時間點有 個.
(2)6h時CO2在細胞內的移動方向是 ,由12時到18時,葉綠體內三碳酸含量變化是 .
(3)葉綠體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時刻是 h時,前24小時比后24小時的平均光照強度 .
(4)如果使用相同強度綠光進行實驗,c點的位置將 (填“上移”、“下移”、“不變”),原因是 .
(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 25℃和30℃,圖2為CO2濃度一定、環境溫度為25℃時,不同光照條件下測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請據圖在答卷圖中繪出環境溫度為30℃時,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要求在曲線上標明與圖中A、B、C三點對應的a、b、c三個點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恩格斯曾經把“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細胞學說、達爾文進化論”并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下列不屬于細胞學說建立意義的是
A. 將千變萬化的生物界通過細胞結構統一起來
B. 證明了生物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
C. 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唯物主義基礎
D. 證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之間存在著統一性和差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