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由燕麥實驗得知,植物生長素產生的部位、感覺刺激的部位、向光彎曲的部位分別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
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6.光照增強,光合作用增強,但夏季的中午卻又因葉表面氣孔關閉而使光合作用減弱,這是由于
A.水分解產生的氧數量不足
B.葉綠體利用光能合成的ATP不足
C.暗反應中還原劑數量不足
D.暗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產生的太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思曼假設膜融合的特異性是由蛋白復合物提供的:囊泡和其細胞膜上都存在自身的蛋白復合物,只有二者相互識別并特異性結合后方可實現囊泡和細胞膜的融合。他因為發現了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而榮獲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論述錯誤的是
A.蛋白復合物可能是位于生物膜上的識別蛋白
B.胰島素和神經遞質均通過囊泡運輸到細胞外發揮作用
C.囊泡和細胞膜的識別并特異性結合表明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D.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說明準確的信息傳遞保證了細胞代謝的有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7.當人吃了過咸的食物時,有關機體水分調節的順序正確的是
①大腦皮層興奮產生渴覺
②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
③攝水量增加
④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⑤減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4.下面是與促胰液素發現過程有關的四個實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①稀鹽酸→小腸腸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鹽酸→靜脈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鹽酸→小腸腸腔(去除神經)→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腸黏膜+稀鹽酸+沙子制成提取液
靜脈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與②、②與④對比說明胰液分泌不是稀鹽酸直接作用的結果
B.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①②③④對比說明胰液分泌受小腸黏膜產生的物質(由血液運輸)調節
D.要證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經的調節應該再設計實驗繼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4.某些寄生蟲能靠不同方法在具免疫力的人體內生存,稱為免疫脫逃作用,如非洲睡眠病原蟲。病人感染該寄生蟲并出現血癥時,血液中的蟲數會按著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動,每一次波動中,新的蟲體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雖然宿主會再對新的表面抗原產生另一撥新的抗體來對抗,但在殲滅蟲體之前,寄生蟲表面的抗原又改變了,因此使用傳統方法制備疫苗來預防感染的做法都失敗了。請根據上文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寄生蟲表面抗原的化學本質是糖蛋白
B.由于病人體內新抗體產生的速度總是慢于蟲體表面抗原的改變的速度,因此蟲體可以有效脫逃抗體的消滅
C.人在感染非洲睡眠病原蟲患病后,今后還有可能再患病
D.用傳統方法制備疫苗來預防感染的做法都失敗的原因是體內產生的抗體濃度不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1.人為避免因被犬咬傷后而引發狂犬病,需要注射由滅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體內可引起的免疫反應是
A.刺激效應T
細胞分化成為記憶細胞
B.刺激吞噬細胞產生抗狂犬病毒抗體
C.可促進漿細胞釋放出淋巴因子
D.產生與狂犬病毒特異性結合的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5.青蛙的100個次級卵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可以產生
A.100個卵細胞和300個極體
B.100個卵細胞和200個極體
C.200個卵細胞和200個極體
D.100個卵細胞和100個極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