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某哺乳動物體內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甲圖細胞可能正在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
B. 乙圖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C. 丙圖細胞分裂結束后產生的子細胞為精細胞或極體
D. 甲、乙、丙細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體
【答案】A
【解析】甲圖細胞呈現的特點是: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是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的,因此甲圖細胞可能正在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A正確;圖乙細胞中的每一極有2對同源染色體,呈現的特點是:著絲點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兩極所對應的2條染色體是由一條染色體經過復制、再經過著絲點分裂而形成,正常情況下應含有相同的基因,而圖示的細胞兩極所對應的2條染色體卻出現了等位基因A和a,說明發生了基因突變,但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有絲分裂過程中不能進行基因重組,B錯誤;甲圖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均等分裂,確定該生物的性別為雄性,丙圖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呈現的特點是染色體移向細胞兩級,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是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分裂結束后產生的子細胞為精細胞,C錯誤;綜上分析,甲、乙細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體,丙細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體,D錯誤。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Ⅰ.圖甲表示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圖乙是甲圖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
(1)b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f表示的結構是______。
(2)當①興奮時,興奮部位膜外電位的變化是__________。
(3)興奮通過圖乙的傳遞過程中,信號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頭表示)。
(4)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只能_______向傳遞,原因是________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Ⅱ.根據人體下丘腦、垂體調節的主要途徑示意圖回答問題:
(5)圖中TSH是___________。
(6)寒冷環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變化是__________。
(7)下丘腦控制垂體,垂體控制腺體的調節方式稱為___________。甲狀腺激素含量過高,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這種調節稱為__________。
(8)感冒發燒時應多喝水,此時血漿滲透壓降低,刺激位于_____的滲透壓感受器,使其產生并由垂體釋放的____________減少,使_________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體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1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過程中含碳化合物的變化過程,圖2表示凈光 合速率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請據圖回答:
(1)圖I中①和②過程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
(2)圖1中①一④過程能產生ATP的是 ______
(3)若綠色植物由圖2中A環境轉移到B環境,葉綠體中C3的含量會______,BC段限制凈 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環境因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一一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不僅可實現種苗的快速繁殖、培育無病毒植株,也可加快作物及苗木育種。下面是培育柑桔耐鹽植株的實驗流程:
回答下列問題:
(1)愈傷組織是由離體的莖段經____________過程形成的,此時愈傷組織細胞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細胞的全能性。
(2)對愈傷組織進行了兩次處理,處理1中γ射線照射的目的是_________,用γ射線不直接處理莖段而是處理愈傷組織,原因是__________;處理2中添加的物質X為__________。
(3)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其它作物的育種中。在培育白菜-甘藍、三倍體無子西瓜、農桿菌轉化法獲得抗蟲棉中,必需用到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部分能量流動圖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次級消費者攝入量占初級消費者攝入總量的10%~20%
B. c表示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
C. 圖中能量數值b=a+c
D. c指向分解者的箭頭中包含初級消費者的遺體殘骸,包括次級消費者的糞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人處于高溫炎熱的環境中時,不會發生的是( )
A. 溫覺感受器興奮性增強 B. 皮膚血流量增加
C. 血漿滲透壓維持穩定 D.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野生川貝母是一類珍貴的藥用植物,多生長在高海拔的林間灌叢。研究人員采用人工遮蔭的方法模擬高原群落灌叢下的遮蔭度,研究遮蔭和全光對野生川貝母光合作用的影響,為人工引種提供理論支持。下圖為研究人員對遮蔭和全光條件下川貝母光合速率部分研究數據的曲線圖,請分析回答:
(1)在高海拔地區,灌叢與野生川貝母之間結構分布顯著提高了______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
(2)光照強度為a時,川貝母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場所有__________。研究表明,川貝母人工引種的適宜條件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員進一步檢測了川貝母葉片光合作用的相關參數。結果如下表:
參數 | 遮蔭 | 全光 |
能量捕獲效率(F'v/F'm) | 0.563 | 0.491 |
氣孔導度(molH20·m-2·s-1) | 0.456 | 0.201 |
胞間C02濃度(μmolCO2molair) | 261 | 210 |
葉綠體中光反應捕獲的能量既用于暗反應,也參與葉綠體中淀粉和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同時,遮蔭條件下__________(填表中參數)更高,有利于提高川貝母葉肉細胞中C02固定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一定強度的光束照射一株正常生長的綠色植物,測定光束照射前后植物吸收CO2和釋放02量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對該圖的分析正確的是
A. 開始照射前,光反應和暗反應均無法進行
B. 開始照射后,暗反應限制了光反應的速率
C. 開始照射后,光反應和暗反應迅速同步增強
D. 結束照射后,光反應和暗反應迅速同步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