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為高等動物的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③都必須通過消化系統才能完成
B.人體的體液包括內環境和細胞外液
C.細胞與內環境交換的④為養料和氧氣
D.⑥可表述為:細胞可與外界環境直接進行物質交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省馬鞍山市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基因型為AaBb的某動物,若一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了基因組成為AB、aB、Ab、ab的4個精子。據此可以確定:
A.該過程發生了基因重組 B.該過程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C.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D.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年高考原創生物預測卷 04(山東卷) 題型:選擇題
關于下列四個實驗的研究及觀察,正確的是( )
選項 | 實驗 | 現象 |
A | 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 | 某些細胞染色體數目正在加倍 |
B | 觀察正在發生質壁分離的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 | 吸水能力逐漸增強 |
C | 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的實驗 | 還原糖呈現紫色 |
D | 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 細胞質中RNA被染成紅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現有未貼標簽且染色體數目相同的6塊裝片,編成1~6號,已知1號、3號為同一生物體的兩個細胞有絲分裂的兩個時期,其他4塊裝片來自另兩個生物體的細胞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某同學按順序觀察其結構,結果如下:
編號 | 觀察結果 |
1與5 | 中心體發出星射線,染色體散亂排列 |
2 | 細胞中部凹陷 |
3與6 | 細胞中部形成了細胞板 |
4 | 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染色體散亂排列 |
則其中可表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與末期的裝片依次是
A.1號、3號 B.4號、6號 C.5號、2號 D.4號、2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神經系統中,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進行傳導的,這種電信號稱為
A.靜息電位 B.反射 C.神經沖動 D.反射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細胞衰老過程中其形態、結構、功能都會發生變化。下列屬于細胞衰老特征的是
A.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 B.細胞內色素逐漸減少
C.細胞代謝速率減慢 D.細胞內所有酶的活性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開封市高三沖刺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患甲病(基因為A、a)和乙病(基因為B、b)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其中Ⅱ3和Ⅱ8兩者的家庭均無乙病史,請據圖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為 遺傳。
(2)Ⅲ11和Ⅲ12分別與正常男性結婚,她們懷孕后進行遺傳咨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對胎兒進行檢查,可判斷后代是否會患這兩遺傳病。可供選擇措施如下:
A.染色體數目檢測 B.性別檢測 C.基因檢測 D.無需進行上述檢測
請根據系譜圖分析:
① Ⅲ11采取什么措施? (填序號),原因是 。
② Ⅲ12采取什么措施? (填序號),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果蠅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對相對性狀,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將純種的灰身果蠅和黑身果蠅雜交,F1全為灰身。讓F1自由交配產生F2,將F2中的灰身果蠅取出,讓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蠅的比例為( )
A.8∶1 B.2∶1 C.3∶1 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鎮江市高三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8分)大腸桿菌有許多菌株,菌株A:met- bio- thr+ leu+ thi+(需要在基本培養基中補充甲硫氨酸、生物素),菌株B:met+ bio+ thr- leu- thi-(需要在基本培養基中補充蘇氨酸、 亮氨酸和硫胺)。科學家Lederberg和Tatum曾做了如下實驗,請分析回答:
(1)菌株 A 和 B混合培養幾小時,把細菌細胞洗滌后涂布在基本培養基的固體平板上,發現長出了若干野生型菌落,對此實驗現象可作出三種假設:
①營養上發生了互補,即菌株 A 所需的met- bio-從菌株 B 泄漏得到,菌株 B 所需的thr- leu- thi-從菌株 A 泄漏得到。
② ;
③ ;
(2)為了證明上述假設①,有人設計了一種 U 型管(如右圖),中間有過濾器隔開,細菌不能通過,但培養液和營養物質可通過,實驗如下。請你補充相關實驗內容:
實驗步驟:①在U型管中加入 ;
②U型管兩端各加入菌株 A、菌株 B,培養幾小時;
③將U 型管兩端的細菌各自取出 后, ,觀察其數量和存活狀態。
實驗結果: 。
實驗結論: 菌株 A 與菌株 B 不可能通過營養互補產生菌落
( 3)發現大腸桿菌野生型菌株對青霉素有抗性。某興趣小組為探究母乳中新發現的蛋白質H與青霉素組合使用對菌株生長的影響,實驗設計及結果如下表。請補充組別2的相關信息。
組別 | 培養基中的添加物 | 野生型菌株 |
1 | 100μg/mL蛋白質H | 生長正常 |
2 |
|
|
3 | 2μg/mL 青霉素+100μg/mL蛋白質H | 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