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病對不抗病為顯性。現以雜合抗病水稻(Cc)為親本,連續自交三代,子三代中雜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純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別是( )
A., | B., | C., | D.,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08陜西八校聯考)(20分) 下表是科研人員所做的三組水稻雜交實驗的統計數據(D和d表示水稻株高的顯、隱性基因,T和t表示抗性的顯、隱性基因)。據表回答以下問題:
| 親本組合 | F1表現出型和株數 | |||
組別 | 表現型 | 高莖抗病 | 高莖易抗病 | 矮莖抗病 | 矮莖易染病 |
甲 | 高莖抗病×矮莖抗病 | 627 | 203 | 617 | 212 |
乙 | 高莖抗病×矮莖易染病 | 724 | 0 | 0 | 0 |
丙 | 高莖易染病×矮莖抗病 | 517 | 523 | 499 | 507 |
(1)上述兩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 。
(2)獲得純合矮莖抗病個體比例最大的雜交組合是 ,親本的基因型是 。
(3)科學家設想把根瘤菌的固氮基因轉移到小麥根系的微生物中,獲取根瘤菌固氮的基因所用的工具酶是 ;在形成重組DNA的過程中,能使兩條DNA分子末端之間的縫隙相互連接的工具酶是 。如果這一重組能夠實現,欲檢測固氮基因是否表達,可以將轉基因小麥根系的微生物培養在 培養基上,觀察其是否能夠生存。
(4)水稻正常植株葉片為綠色,患遺傳病后植株的葉片具有白色條斑,或為不能成活的白化苗.顯微觀察發現,白化苗和白色條斑處的葉肉細胞不含葉綠體.為了探索該病的遺傳機理,用人工授粉的方法進行了如下實驗:
P 條斑葉♀ × 綠色葉 ♂
↓
F1 綠色葉 條斑葉 白色葉
多次重復該實驗,發現后代的性狀分離比每次均有較大差距,無法歸納出確定比值。分析實驗結果可知該病的遺傳方式是 。此實驗的后代中不同性狀的個體的比例是隨機的,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