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被野生型農桿菌感染后會產生瘤狀結構(類似愈傷組織),主要原因是農桿菌的Ti質粒中含有生長素合成基因、細胞分裂素合成基因和冠癭堿合成基因。冠癭堿是農桿菌生命活動必需的有機物質,而植物自身不能合成和利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去除生長素合成基因,瘤狀結構會生出許多根
B.去除冠癭堿合成基因,農桿菌在被感染植物體內不能大量繁殖
C.去除生長素合成基因和細胞分裂素合成基因,不會產生明顯的瘤狀結構
D.為獲得正常生長的轉基因植物,應去除Ti質粒中的上述3種基因
A
【解析】
試題分析:瘤狀結構(類似愈傷組織)生根要受到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共同調節,如果去除生長素基因,則瘤狀結構不會生根,A項錯誤;由于冠癭堿是農桿菌生命活動必需的有機物質,故去除冠癭堿合成基因農桿菌在被感染植物體內不能大量繁殖,B項正確;瘤狀結構是細胞分裂和生長的結果,需要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共同調節,C項正確;獲得轉基因植物一般采用農桿菌轉化法,如果植物含有這三種基因,將會使轉基因植物長出瘤狀結構,D項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植物的激素調節及轉基因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浙江省寧波市金蘭合作組織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理科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0分)玉米的光合效率較水稻的高,這與玉米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有很大的關系。如何將玉米的這一種酶轉移到水稻等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學家的研究課題之一。但實踐證明,常規雜交育種手段很難如愿以償。最近,有人利用土壤農桿菌介導法,將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導入到了水稻的基因組中,為快速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糧食作物產量開辟了新途徑。
(1)玉米和水稻很難利用常規雜交手段雜交是 。
(2)獲得PEPC基因后,將其導入土壤農桿菌的質粒中,獲得重組質粒需要的工具酶是 ,請在下框中補充某DNA片段并畫出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過程示意圖。
(3)導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農桿菌,實際上只有少數導入了重組質粒,可根據質粒中含有
的 篩選出成功導入了重組質粒的土壤農桿菌。
(4)用含有重組質粒的土壤農桿菌感染水稻細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過一定途徑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組中,但不一定會表達,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碼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組中相鄰基因的影響
D.整合到水稻基因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種酶破壞了
(5)PEPC基因在水稻細胞中成功表達的標志是 。
(6)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達的水稻細胞后,科研人員常采用 方法獲得轉基因水稻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貴州省畢節一中高三第五次摸底考試理科綜合試題(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8分)材料:玉米等C4植物的光合效率較水稻、小麥等C3植物的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4植物光合系統的濃縮CO2從而增加局部CO2濃度的機制,使其即使在CO2濃度低時也能使光合作用接近飽和,從而大大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如何將C4植物的這一機制轉移到水稻等C3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學家的研究課題之一。但實踐證明,常規雜交育種手段很難如愿以償。最近,有人利用土壤農桿菌介導法,將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導入到了C3植物水稻的基因組中,為快速改良水稻等C3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糧食作物產量開辟了新途徑。
(1)玉米和水稻很難利用常規雜交手段雜交的原因是 。
(2)用含有重組質粒的土壤農桿菌感染水稻細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過一定途徑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組中,但不一定會表達,原因最可能是___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碼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組中相鄰基因的影響
D.整合到水稻基因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種酶破壞了
(3)自從1983年第一株基因植物問世以來,現在已有數十種乃至上百種轉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誕生,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基因污染”應運而生,關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___
A.以轉基因植物的果實或其他部分作為食物可能會引起食用者產生不良反應
B.轉基因植物可能與它們的近源野生種發生自然雜交,可能破壞生態系統的穩性
C.基因污染是一種不可以增殖的污染
D.為了防止轉基因的擴散,在大面積種植時,必須在周圍設置緩沖帶作物
(4)PEPC基因在水稻細胞中成功表達的標志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考試院抽學校高三11月抽測測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植物被野生型農桿菌感染后會產生瘤狀結構(類似愈傷組織),主要原因是農桿菌的Ti質粒中含有生長素合成基因、細胞分裂素合成基因和冠癭堿合成基因。冠癭堿是農桿菌生命活動必需的有機物質,而植物自身不能合成和利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去除生長素合成基因,瘤狀結構會生出許多根
B.去除冠癭堿合成基因,農桿菌在被感染植物體內不能大量繁殖
C.去除生長素合成基因和細胞分裂素合成基因,不會產生明顯的瘤狀結構
D.為獲得正常生長的轉基因植物,應去除Ti質粒中的上述3種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寧波市金蘭合作組織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玉米的光合效率較水稻的高,這與玉米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有很大的關系。如何將玉米的這一種酶轉移到水稻等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學家的研究課題之一。但實踐證明,常規雜交育種手段很難如愿以償。最近,有人利用土壤農桿菌介導法,將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導入到了水稻的基因組中,為快速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糧食作物產量開辟了新途徑。
(1)玉米和水稻很難利用常規雜交手段雜交是 。
(2)獲得PEPC基因后,將其導入土壤農桿菌的質粒中,獲得重組質粒需要的工具酶是 ,請在下框中補充某DNA片段并畫出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過程示意圖。
(3)導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農桿菌,實際上只有少數導入了重組質粒,可根據質粒中含有
的 篩選出成功導入了重組質粒的土壤農桿菌。
(4)用含有重組質粒的土壤農桿菌感染水稻細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過一定途徑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組中,但不一定會表達,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碼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組中相鄰基因的影響
D.整合到水稻基因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種酶破壞了
(5)PEPC基因在水稻細胞中成功表達的標志是 。
(6)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達的水稻細胞后,科研人員常采用 方法獲得轉基因水稻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