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農田生態系統害蟲防治中,害蟲種群密度變化情況示意圖(經濟閾值是指害蟲種群密度影響農田經濟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點進行了農藥防治或引入了天敵進行生物防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在農藥的作用下,害蟲的抗藥性基因突變率在D點顯著高于B點
B. E點是生物防治,A、B、
C. D點是藥物防治
C.害蟲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
D. 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蟲的存活率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ΦΧ174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單鏈DNA,感染宿主細胞時,先形成復制型的雙鏈DNA分子(其中母鏈稱為正鏈DNA,子鏈稱為負鏈DNA)。轉錄時以負鏈作為模板合成mRNA。下圖為 ΦΧ174噬菌體的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導合成的蛋白質部分氨基酸序列(Met、Val等表示氨基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假設正鏈DNA中(A+G)/(T+C)=m,則負鏈DNA中(A+G)/(T+C)=1/m
B.基因D、E指導蛋白質合成過程中,mRNA上終止密碼分別是UAA、UGA
C.若基因D、E重疊部分替換一個堿基,可能改變基因D或基因E控制合成的蛋白質
D.基因D、E重疊部分的堿基序列指導合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懷孕后胎盤產生的一種激素,下圖是制備抗HCG單克隆抗體的過程,請回答相關問題:
(1)注射的X物質是 ,可從小鼠最大的免疫器官中獲取B淋巴細胞,這個器官的名稱是 。能用于動物細胞促融,但不能用于植物細胞促融的方法是 。
(2)該實驗不直接培養B淋巴細胞的原因是 。細胞融合會出現多種情況,其中能在選擇培養基中生長的兩兩融合的細胞是 ,選擇培養過程使用的培養基應是 (填“固體”或“液體”)培養基。
(3)專一抗體的檢測往往需要反復多次進行,可能的原因是 。由圖示過程最終得到的丙細胞應該具有的兩大特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分子運輸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常見種類只有質粒和動植物病毒
B.能夠在受體細胞中進行自我復制,但不能整合到染色體DNA上
C.質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有利于質粒與外源基因連接
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真正被用作載體的質粒都是進行過人工改造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藜是一種耐旱且在一定環境條件下耐寒性可變的植物,為了初步研究其耐旱性的分子機理,研究人員做了如下實驗:
材料用具:
若干抗旱的藜種子,培養液,一定量的濃度分別為5%、10%、20%(m/V)PEG(無毒性聚乙二醇),石英砂和塑料盒等。
實驗步驟:
步驟一,選取若干抗旱的藜種子,消毒、洗凈后放入盛有培養液和石英砂的塑料盒中,在室溫下培養至藜幼苗長出3-4葉。
步驟二,選取數量相等且長勢相同的藜幼苗分別放入 培養液繼續培養(不考慮培養過程中培養液濃度變化)。
步驟三,在第0、1、3、5、7天分別取相同部位、大小相同且數量相等的葉片,洗凈、吸干,測量葉片中的 。
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請將上述實驗步驟二和三中的操作補全。
(2)20%PEG處理組7d的數據偏差明顯,應 以確定此結果的準確性。若經證明結果準確,對此現象的合理解釋是 。
(3)根據實驗藜耐旱的機理可能是干旱誘導蛋白質基因的表達,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增加,提高 以增強植物細胞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耐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精原細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過程示意圖。圖中標明了染色體與染色體上的基因。設①②③細胞都處于染色體的著絲點向兩極移動的時期。據圖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①中有同源染色體,染色體數目為4n,DNA數目為4a
B.②中有同源染色體,染色體數目為2n,DNA數目為4a
C.③中無同源染色體,染色體數目為2n,DNA數目為2a
D.①有姐妹染色單體,②③均無姐妹染色單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