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06~2007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題型:021
如圖A為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態金字塔,圖B為城市生態系統的生態倒金字塔,以下解釋不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A.組成A和B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生物因素只有生產者和分解者
B.流經A或B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主要是A或B生態系統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
C.B生態系統可以對A生態系統產生強烈的干擾
D.人類活動均對A或B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江蘇省揚州市高三下學期5月考前適應性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以下是三個學生研究小組所做的調查,請回答相關問題。
(1)第一個小組在草原設置固定樣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兩種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系,結果如圖所示:
①研究小組首先選取一定大小的樣方,識別并統計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割草草地中,隨著割草強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______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圖中___________呈增加趨勢。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會導致土壤鹽堿化加重,研究小組通過大量的實驗發現鋪枯草層能有效的治理鹽堿地,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無機營養物質不斷歸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2)第二小組對某地區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單位:株/m2)連續進行了5年的調查,下表是所得的數據,其中豚草是原產北美的植物。
年份 種名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豚草 | 0.3 | 0.6 | 1.1 | 2.1 | 3.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羅 | 3.0 | 2.1 | 1.1 | 0.3 | 0.1 |
龍葵 | 3.0 | 2.0 | 0.4 | 0 | 0 |
灰綠藜 | 3.2 | 2.8 | 1.7 | 1.3 | 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湖南省長沙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每空1分,共6分)1985年前,某地農村農作物秸稈都是當作燃料,而農戶和家畜的糞便等均作為肥料直接施入農田。后來逐步開始進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下圖是2006年時當地生態工程示意圖。
(1)試分析1985年前生產形式的主要不利影響是 。
(2)該生態工程的建設遵循了 (至少填兩個)等基本原理。生態工程與傳統工程相比較,具有 等特點。
(3)當地人希望進一步提高該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專家經過考察后,建議他們增加一個奶牛養殖項目。村民接受了專家的建議,并對原有的生產項目作了一些調整。他們需要調整的項目主要是 。
(4)現代生物技術可應用于生態建設,例如基因工程中抗蟲、抗病轉基因植物的種植減少了農藥的使用;細胞工程中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可對城市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又如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 等。
(5)該生態工程中的能量能夠更多的被人類利用,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揚州市高三下學期5月考前適應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以下是三個學生研究小組所做的調查,請回答相關問題。
(1)第一個小組在草原設置固定樣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兩種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系,結果如圖所示:
①研究小組首先選取一定大小的樣方,識別并統計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割草草地中,隨著割草強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______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圖中___________呈增加趨勢。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會導致土壤鹽堿化加重,研究小組通過大量的實驗發現鋪枯草層能有效的治理鹽堿地,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無機營養物質不斷歸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2)第二小組對某地區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單位:株/m2)連續進行了5年的調查,下表是所得的數據,其中豚草是原產北美的植物。
年份 種名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豚草 |
0.3 |
0.6 |
1.1 |
2.1 |
3.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羅 |
3.0 |
2.1 |
1.1 |
0.3 |
0.1 |
龍葵 |
3.0 |
2.0 |
0.4 |
0 |
0 |
灰綠藜 |
3.2 |
2.8 |
1.7 |
1.3 |
0.6 |
從5年來五種植物數量變化可知:城市綠化工程應遵循的生態工程基本原理主要是______。
(3)第三小組調查某草原遭受蝗災后,人類治理過程中蝗蟲的種群數最變化,圖為他們繪制的坐標曲線。
①圖中a~b段,蝗蟲種群的增長速率下降,試解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________點之前及時控制種群數量。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可以防c點出現,原因是改變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③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角度考慮,治理蝗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