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地為解決生活污水(以有機物為主)的凈化問題,建立了一個人工濕地,該人工濕地中的生物主要有蘆葦、荷花、藻類、輪蟲以及人工放養的魚和鴨等。下圖為該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圖解,請據圖回答問題:
(1)流經該人工濕地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②過程中以__________形式進行傳遞。魚類屬于圖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3)人工濕地中的蘆葦、荷花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這一現象體現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結構。調查發現,在蘆葦和荷花占種群優勢的池塘中,不易發生水體富營養化規象,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的化學能 有機物 D 垂直 藻類不能獲得生長所需的足夠的礦質元素和光照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群落、生態系統,考查對群落結構、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的理解。解答此題,可根據圖中圍繞某一生物類群的箭頭方向和箭頭進出的多少判斷其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
(1)生活污水中有機物含有的化學能也流入了該生態系統,因此流經該人工濕地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的化學能。
(2)根據A、C之間存在雙向箭頭,且圍繞A的箭頭一進多出,可判斷A為生產者,C代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D為初級消費者,B為次級消費者,碳在②捕食過程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魚類以藻類為食,屬于D初級消費者。
(3)人工濕地中的各種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層分布,體現了群落具有垂直結構。蘆葦和荷花屬于挺水植物,容易遮擋光照,同時會和藻類競爭無機鹽,使藻類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因而人工濕地不易發生水體富營養化規象。
【點睛】碳循環圖解中各成分的判斷方法:
(1)先找雙向箭頭,具有雙向箭頭的是生產者和大氣中的CO2庫,二者中向內箭頭多的是CO2庫,向外箭頭多的是生產者;
(2)再根據生產者和消費者均有箭頭指向分解者,從而確定分解者和消費者,注意消費者可能會出現多級。如:
圖1—先根據雙向箭頭判斷:A和B應分別為生產者和大氣中CO2庫,再根據A→C判斷:C為消費者,D為分解者。
圖2—根據A與C之間的雙向箭頭判斷:A是生產者,C是大氣中CO2庫。根據A、B、D的箭頭都流向E可進一步判斷:B是初級消費者,D是次級消費者,E是分解者。
【題型】非選擇題
【結束】
11
【題目】假設你已經探究了果膠酶的最適溫度(為45℃)和最適pH(為4.8),若還想進一步研究果膠酶的最適用量,此時,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合理設置果膠酶用量的梯度后,可通過蘋果泥出汁的多少來判斷酶的用量是否合適。請根據所給的材料和用具完成以下探究實驗。
(1)材料用具:制備好的蘋果泥、恒溫水浴裝置、試管、漏斗、濾紙、量筒、試管夾、質量分數為2%的果膠酶溶液、質量分數為0.1%的NaOH溶液和鹽酸。
(2)實驗步驟:
①取6支試管,編號為16,分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pH至4.8。然后放入45℃的恒溫水溶鍋中保溫。
②向16號試管中分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繼續在45℃恒溫水浴裝置中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果膠酶的用量 等量的蘋果泥 45℃的不同體積的pH為4.8的果膠酶溶液 保溫一段時間 過濾蘋果泥并記錄果汁體積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酶的應用,考查果膠酶最適用量的實驗設計,解答此題,可根據實驗目的明確實驗的自變量、無關變量,并在實驗設計中排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根據題干所給的檢測指標確定實驗的因變量。
(1)研究果膠酶的最適用量,實驗的自變量應是果膠酶用量的不同。可把蘋果泥出汁的多少作為實驗的因變量(檢測指標)。
(2)溫度、pH、蘋果泥用量等為無關變量,各組實驗中應保持適宜且相同。應先把酶和反應物分別控制在適宜環境下,再混合酶和反應物。應在 16號試管中先分別加入等量的蘋果泥,并控制適宜的溫度和pH。然后向16號試管中分別加入45℃的不同體積的pH為4.8的果膠酶溶液;繼續在45℃恒溫水浴裝置中保溫一段時間,使果膠酶發揮作用。一段時間后可過濾蘋果泥并記錄果汁體積,果汁體積最大時果膠酶的最小用量即為果膠酶的最適用量。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胚胎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胚胎分割是指借助一定的技術將早期胚胎一分為二
B. 可用性腺激素處理使母畜超數排卵
C. 選用同種、同期發情的母畜作受體時,基本上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
D. 試管動物是指從體外受精到完成整個胚胎發育都在體外的“試管”中進行所得到的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長素的發現應該追湖到達爾文父子,他們所做的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①是對照組,②-⑥是實驗組
B. ①②③的結果證明彎曲生長與苗尖端有關
C. ④⑤⑥的結果證明背光側生長素的濃度高于向光側
D. 該一系列實驗結果不能證明有某種化學物質從苗尖端傳遞到了下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項敘述屬于種群的數量特征
A. 稻田中雜草的種類達20種
B. 某塊稻田中,水稻均勻分布,稗草隨機分布
C. 農技站對棉蚜蟲害監測結果為2只/葉
D. 斑馬在草原上成群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在室溫條件下,將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置于一定濃度的某溶液中,測得細胞液濃度與該溶液濃度的比值(P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該溶液可以是一定濃度的KCl溶液
B. 細胞在t1時刻開始從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質
C. t1t2時間段內,液泡體積有所增大
D. 若降低溫度,則t1t2時間段會變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圖甲中,Ta、Tb對酶活性的影響有本質的區別
B. 圖乙中,Tb時麥芽糖積累量最大,說明酶的活性最大
C. 圖甲中,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
D. 圖乙中A點可能對應于圖甲中的T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研究表明,哺乳動物肌肉細胞膜外Na+濃度是膜內的15倍,K+濃度膜內是膜外的35倍,這種濃度差與膜上的Na+—K+泵有關,其作用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溫度的改變影響Na+和K+的運輸
B. 呼吸抑制劑影響Na+和K+的運輸
C. .該運輸過程能體現細胞膜的功能特性
D. 該運輸過程的持續會導致大量ADP的積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產生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根本原因
A. 紅細胞易變形破裂B. 血紅蛋白中的一個氨基酸不正常
C. 信使RNA中的一個堿基發生了改變D. 基因中的一個堿基對發生了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