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高稈對矮稈為顯性,抗病對易感病為顯性,這兩對性狀獨立遺傳。
F1性狀 | 高稈 | 矮稈 | 抗病 | 易感病 |
數量(個) | 501 | 491 | 783 | 246 |
(1)用兩株玉米親本雜交,F1性狀比例如上表,這兩株親本產生的雜合子占后代的____。
(2)用表現型為矮稈易感病的玉米產生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若得到兩種表現型的單倍體,原因可能是____。
(3)用32P標記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在第二次細胞分裂的后期,一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和未標記的染色體條數比為____。
(4)在玉米葉中,有的細胞具保護作用,有的細胞具輸導作用,有的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
(5)中國返回式衛星所搭載的玉米種子,返回地面后,經種植培育出的玉米產量高、蛋白質含量增加,生長周期縮短,這種育種方式屬于____。與上述方法相比,DNA重組技術最大的特點是____。
(6)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二倍體玉米種子,可得到四倍體玉米植株,原因是___請簡述四倍體玉米和二倍體玉米不是同一物種的理由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遼寧沈陽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稈和矮稈是兩對獨立遺傳的相對性狀。現有不抗病矮稈玉米種子(甲),研究人員欲培育抗病高稈玉米,進行以下實驗:( )
實驗①:取適量的甲,用合適劑量的γ射線照射后種植,在后代中觀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稈1株(乙)和不抗病高稈1株(丙)。將乙與丙雜交,F1中出現抗病高稈、抗病矮稈、不抗病高稈和不抗病矮稈。選取F1中抗病高稈植株上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獲得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后,選出純合二倍體的抗病高稈植株(丁)。實驗②:以甲和丁為親本進行雜交,F1都表現為抗病高稈。以下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實驗②可以確定這兩對相對性狀之間的顯、隱性關系
B.實驗①F1中抗病高稈植株能產生四種類型的雌、雄配子
C.該育種實驗運用了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和雜交育種技術
D.實驗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葉綠素,不久會死亡。這類變異屬于不遺傳的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廣東珠海六校高三上期第二次聯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稈和矮稈是兩對獨立遺傳的相對性狀。現有不抗病矮稈玉米種子(甲),研究人員欲培育抗病高稈玉米,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①:取適量的甲,用合適劑量的γ射線照射后種植,在后代中觀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稈1株(乙)和不抗病高稈1株(丙)。將乙與丙雜交,F1中出現抗病高稈、抗病矮稈、不抗病高稈和不抗病矮稈。選取F1中抗病高稈植株上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獲得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后,選出純合二倍體的抗病高稈植株(丁)。
實驗②:以甲和丁為親本進行雜交,F1都表現為抗病高稈。以下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②可以確定這兩對相對性狀之間的顯、隱性關系
B.實驗①F1中抗病高稈植株能產生四種類型的雌、雄配子
C.該育種實驗運用了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和雜交育種技術
D.實驗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葉綠素,不久會死亡。這類變異屬于不遺傳的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廣東中山紀中等六校高三畢業班第二次聯合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稈和矮稈是兩對獨立遺傳的相對性狀。現有不抗病矮稈玉米種子(甲),研究人員欲培育抗病高稈玉米,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①:取適量的甲,用合適劑量的γ射線照射后種植,在后代中觀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稈1株(乙)和不抗病高稈1株(丙)。將乙與丙雜交,F1中出現抗病高稈、抗病矮稈、不抗病高稈和不抗病矮稈。選取F1中抗病高稈植株上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獲得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后,選出純合二倍體的抗病高稈植株(丁)。
實驗②:以甲和丁為親本進行雜交,F1都表現為抗病高稈。
以下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②可以確定這兩對相對性狀之間的顯、隱性關系
B.實驗①F1中抗病高稈植株能產生四種類型的雌、雄配子
C.該育種實驗運用了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和雜交育種技術
D.實驗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葉綠素,不久會死亡。這類變異屬于不遺傳的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