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該生物減數分裂的第二次分裂與有絲分裂相同之處是( )
A.分裂開始前,都進行染色體的復制
B.分裂開始時,每個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都是2n
C.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都分裂成為兩個
D.分裂結束后,每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都是n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高三下學期第三周周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溶酶體能合成多種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質
B.細胞分化的主要標志首先是細胞內開始合成新的特異性的蛋白質
C.細胞衰老表現為酶活性降低,細胞核體積減小
D.核糖核酸可在細胞間傳遞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診斷性測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分)回答下列有關生命活動調節的問題。
(1)圖甲中腎素是腎小球某些細胞分泌的一種酶,能將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原轉變成血管緊張素,血管緊張素能刺激腎上腺合成并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可以促進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
通過圖甲分析,臨床上若病人大量失血導致血壓下降,血液中血管緊張素含量將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病人會表現為血壓升高,原因是 ,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 含量升高,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最終導致血容量增加。
(2)正常人體內有一種由肥胖基因編碼的多肽類激素(瘦素),可參與糖、脂肪及能量代謝的調節,使體重減輕。瘦素受體基因突變導致體重 ,此時血漿中瘦素含量最可能 (偏高/偏低/正常)。實驗表明瘦素還能作用于下丘腦的相關神經元調節攝食行為,其作用過程如圖乙。圖中共有 條反射弧,若c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引起突觸后膜抑制,則突觸后膜接受這種遞質后的內外膜電位是 。
(3)環境激素是指由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而排放到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化學物質。研究表明環境激素可沿著 傳遞進入人體,被靶細胞接受后干擾精子生成,從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環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發生斷裂和DNA片段丟失,使精子出現 (填變異類型),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濰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細胞膜局部結構的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的結構具有內外不對稱性
B.癌細胞的該膜上a物質減少
C.b物質肯定是被動運輸的載體
D.c物質可能是神經纖維摸上的K+通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共10分)下圖甲曲線表示在溫度為25 ℃(該溫度是該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 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為30 ℃),水分和無機鹽均適宜的條件下,溫室內光照強度與作物光合速率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實驗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曲線中,當光照強度為A時,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細胞器有 ,其中葉綠體吸收CO2的量等于 。
(2)當E>C時,可采取 措施,保證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若遇陰天,溫室需補光,選用 光最有效。當E=B時,若往溫室內充入14CO2, 則14C的轉移途徑是 (用“→”表示)。
(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30℃,圖甲曲線中a點和A點的移動方向分別是 。
(4)圖乙裝置可用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若實驗中每隔5 min改變一次試管與玻璃柱之間的距離,隨著距離的增加,氣泡產生速率下降,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
①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學業水平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亂石窯裸地上的群落演替過程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
(1)闊葉林群落被人工過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與原群落相比,輸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_________。灌木群落重新恢復為闊葉林群落的演替屬于_________,該演替速度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
(2)采用樣方法調查某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選取樣方的關鍵是________。若同時統計各樣方中物種的種類,可以調查群落的_________。
(3)草本植物群落中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是1200J/(cm2·年),在面積100cm2的范圍內,每年輸入初級消費者的能量數值最少為_________J;次級消費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產者_________千克。
(4)闊葉林中某些鳥類的保護色能躲避鷹的捕食,但狐貍卻能通過鳥類的氣味準確找出他們的位置,體現了生態系統的_________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甘肅省蘭州市高三下學期診斷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生態系統和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工魚塘生態系統中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B.在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的情況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也會發生改變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D.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到環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紅色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8分)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員做了相關研究。圖甲表示某地排污池下游河道中溶解氧及銨鹽含量的測定結果,表乙表示對幾種生物研究的相關結果。請回答。
(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表乙中紅假單胞光合細菌屬于________________。
(2)取水樣2L,搖勻后等量分裝在黑、白2個瓶中。測得12h內黑瓶氧氣下降量為2mg,1d內白瓶氧氣增加量為6mg,不計溫度影響,則一天內藻類實際產氧量為________mg/L。
(3)線蟲以藻類為食,鯽魚以藻類和線蟲為食。若去掉線蟲,鯽魚的總能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12天,水中溶氧量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據表分析,治理水華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