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甲種農作物因受到乙種昆蟲危害而減產,乙種昆蟲食用某種原核生物分泌的丙種蛋白質后死亡。因此,可將丙種蛋白質基因轉入到甲種農作物體內,使甲種農作物獲得抗乙種昆蟲危害的能力。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獲得丙中蛋白質的基因,在已知丙種蛋白質氨基酸序列的基礎上,推測出控制丙中蛋白質的_____序列,據此可利用_________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獲得丙中蛋白質的基因還可用________、_______方法。
(2)在利用上述丙中蛋白質基因和質粒載體構建重組質粒的過程中,常需使用_______ 酶和_______酶。
(3)將含有重組質粒的農桿菌與甲種農作物的愈傷組織共培養,篩選出含有丙種蛋白質的愈傷組織,由該愈傷組織培養成的再生植株可抵抗__________的危害。若用含有重組質粒的農桿菌直接感染甲種農作物植株葉片傷口,則該植株的種子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丙種蛋白質基因。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貴州凱里一中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A、圖B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圖C表示有絲分裂中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變化。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圖A為____(填“植物”或“動物”)細胞有絲分裂_____期圖,圖中“1”所示的結構為____________。
(2)圖A所示細胞中共有____條染色體,____個DNA分子;圖B所示細胞中共有____條姐妹染色單體。
(3)處于圖C中B→C段的是_____(填“圖A”或“圖B”或“圖A和圖B”)所示細胞;完成圖C中C→D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_____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徐州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酵母菌種群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種群密度的動態變化,進行了如下實驗:
第一步:配制無菌葡萄糖培養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表步驟操作
裝置編號 | A | B |
無菌馬鈴薯葡萄糖培養液/mL | 10 | 10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溫度(℃) | 5 | 25 |
第三步:用血球計數板統計起始酵母菌數,并做好記錄。
第四步:將各裝置放在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
第五步:連續7天,每天同一時間取樣計數,做好記錄。
回答下列問題:
(1)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需將試管________,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勻,減少誤差。
(2)在計數室,按以下順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細胞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再將計數板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計數。
A.吸管吸取培養液滴于蓋玻片邊緣
B.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
C.多余培養液用濾紙吸去
(3)若在25×16規格的血球計數板中,統計到5個中方格(共80個小方格)對應的酵母菌為48個,則1 mL混合樣液中含有酵母菌約為________個。
(4)某同學第5天在使用顯微鏡計數時,看到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則應當將樣液適當________后再計數。
(5)在理想環境中,即資源和空間充足、沒有天敵和災害等,酵母菌種群數量呈________型增長;自然界中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酵母菌種群數量呈________型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徐州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演替屬初生演替,群落結構越來越復雜
B.②雜草群落比③小葉樹種階段的生物多樣性高
C.該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和外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水平結構,沒有垂直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