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血漿的pH穩定在7.35~7.45,與內環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 |
B. | 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釋放到內環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細胞 | |
C. | 內環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組成,血紅蛋白屬于內環境成分 | |
D. | 內環境中Na+不足,不利于動作電位的產生 |
分析 1、內環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細胞外液組成.
2、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溫度、pH和滲透壓.
2、神經沖動的產生及傳導過程:靜息時,神經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受到刺激后,神經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改變,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鈉離子大量內流,因此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興奮部位和非興奮部位形成電位差,產生局部電流,興奮就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下去.
解答 解:A、血漿中含有HCO3-、HPO42-等緩沖物質,能維持血漿pH相對穩定,A正確;
B、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釋放到內環境中,然后作用于相應靶細胞,B正確;
C、血紅蛋白在紅細胞內,不屬于內環境成分,C錯誤;
D、動作電位是由Na+內流產生的,若內環境中Na+不足,則不利于動作電位的產生,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內環境的組成、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神經沖動的產生及傳導,要求考生識記內環境的組成,明確內環境就是細胞外液;掌握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掌握神經沖動產生的原因,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高考大聯考(一)【江蘇卷】 題型:
促黑素細胞激素(MSH)是腺垂體分泌的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刺激黑色素細胞內的酪氨酸轉化為黑色素,導致皮膚和毛發顏色加深。MSH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腦促黑素釋放因子(MRF)和促黑素抑制因子(MIF)的調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RF和MIF的靶器官是腺垂體
B.腺垂體受損,可能導致頭發變白
C.血液中MSH濃度升高時可以抑制腺垂體MSH的分泌屬于負反饋調節
D.造成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MSH含量過少以致無法刺激酪氨酸轉化為黑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某些植物激素的產生部位可以是各個部位,而某些動物激素的作用部位可以是全身 | |
B. | 頂端優勢現象與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均能體現生長素的兩重性生理作用特點 | |
C. | 細胞分裂素和脫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 |
D. | 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成熟組織中可以進行非極性運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氣溫過高中暑時,機體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 |
B. | 某病人嚴重腹瀉,醫生應建議他補充淡鹽水 | |
C. | 淋巴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血漿中的高 | |
D. | 內環境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無機鹽和蛋白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8% 28% | B. | 28% 18% | C. | 34% 12% | D. | 12% 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群落的恢復力穩定性與群落中物種豐富度呈正相關 | |
B. | 群落中垂直結構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 | |
C. | 群落中的優勢種通常都占有競爭優勢,且這種優勢是在不斷變化的 | |
D. | 測定群落中物種豐富度的最簡單方法是識別組成群落的各種生物并列出它們的名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 | |
B. | 所有酶、抗體、激素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 |
C. | 衰老細胞中的線粒體功能增強 | |
D. |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細胞板周圍分布較多的高爾基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 | B. | ③④ | C. | ④⑤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