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下列關于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種植轉基因作物應與傳統農業種植區隔離
B.轉基因作物被動物食用后,目的基因會轉入動物體細胞中
C.種植轉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擴散而影響野生植物的遺傳多樣性
D.轉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轉入根際微生物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9.某地區常年棲息著30萬只鳥類,其中灰椋鳥占了最大優勢,數量達10萬只之多。灰椋鳥是農林害蟲的天敵,喜好群體活動,常集結成龐大的鳥群的天空盤旋,形成的風景。該地區為打造灰椋鳥品牌,計劃在林區大規模清除其他樹種,并改種灰椋鳥喜居的樹種,欲招引20萬只以上灰椋鳥,該計劃的實施將使該區( )
A.灰椋鳥種內斗爭必然減弱 B.鳥的種類必然增加
C.農林害蟲數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態系統的結構必然發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7.某種細菌體內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徑如圖:
底物中間產物1
中間產物2
X
這種細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養基(滿足野生型細菌生長的簡單培養基)上生長,而由該種細菌野生型得到的兩種突變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在基本培養基上若添加中間產物2,則甲、乙都能生長;若添加中間產物1,則乙能生長而甲不能生長。在基本培養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積累中間產物1,而乙不能積累。請回答:
(1)根據上述資料可推論:甲中酶________的功能喪失;乙中酶________的功能喪失,甲和乙中酶________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產生甲、乙這兩種突變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________(同一、不同)菌體中的不同________發生了突變,從而導致不同酶的功能喪失。如果想在基本培養基上添加少量的X來生產中間產物1,則應選用________(野生型、甲、乙)。
(2)將甲、乙混合接種于基本培養基上能長出少量菌落,再將這些菌落單個挑出分別接種在基本培養基上都不能生長。上述混合培養時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發酵過程中,菌體中X含量過高時,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變菌體細胞膜的________,使X排出菌體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7.培育“試管山羊”的基本過程如下圖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過程中可通過給母山羊注射有關激素使其超數排卵
B.乙過程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卵母細胞和精子的成熟
C.丙過程與乙過程中應采用相同成分的培養液
D.丁過程中早期胚胎須移植到與供體性狀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宮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4.下圖為生態養豬模式。從圖中可知該生態工程屬于( )
A.濕地生態恢復的生態工程
B.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
C.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的生態工程
D.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組合利用的生態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4.除草劑草甘膦會把普通大豆植株與雜草一起殺死。科學家從抗草甘膦的矮牽牛中分離克隆出EPSP合成酶基因,培育出了抗草甘膦的轉基因大豆,從而大大降低了田間管理成本。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培育過程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1)科學家在進行上述基因操作時,通常要用同一種________分別切割質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質粒的黏性末端與目的基因兩側的黏性末端就可通過________而黏合。這一過程體現了質粒作為運載體必須具備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豆組織細胞具有________,因此,可以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將導入抗除草劑基因的大豆組織細胞培育成植株。該技術的核心過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若要制備轉基因大豆的人工種子,可以利用組織培養獲得的________再包裹合適的________。
(3)為了確定轉基因大豆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________作探針進行分子雜交檢測,又要用________方法從個體水平鑒定大豆植株的抗除草劑特性。
(4)有人提出,種植上述轉基因大豆,它所攜帶的目的基因可以通過花粉傳遞給近緣物種造成“基因污染”。另一方觀點認為,由于存在________,它們很難與其他植物雜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 下列關于實驗變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溫度是因變量
B.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中,重鉻酸鉀溶液是因變量
C.在探究CO2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實驗中,光照是無關變量
D.在探究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中,液泡體積的變化是無關變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9.某同學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IBA促進銀杏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獲得了下表所示的結果,下列有關本實驗分析或評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促進插條生根的IBA溶液濃度大小
B.銀杏插條上側芽的數目及飽滿程度會影響實驗結果
C.本實驗說明,促進銀杏插條生根的IBA最適濃度為10-10 mol/L
D.用三種溶液處理插條的時間應該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6.賴氨酸是一種人和高等動物的必需氨基酸,在食品、醫藥和畜牧業上的需要量很大。如圖表示黃色短桿菌合成賴氨酸的途徑。根據圖解,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