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操作中,會達到預期實驗目的的是
A用健那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染色,可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B.將酶與底物在室溫下混合,再作不同保溫處理,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C.用新配制的NaOH與CuSO4混合液,可檢測待測樣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質
D.用鹽酸與酒精的混合液解離洋蔥根尖,可觀察到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上海市普陀區高三4月質量調研(二模)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選擇正確的實驗試劑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與所用試劑對應正確的是 ( )
A.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質壁分離及其復原----50%蔗糖溶液
B.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藍)溶液
C. 葉綠體色素的分離---無水乙醇
D. 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行為----蘇丹Ⅲ染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上海市奉賢區高三下學期調研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右圖表示某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在其他條件不變且比較適宜時,分別在光照強度為a、b、c、d時,單位時間內CO2釋放量和O2產生量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光照強度為a時,該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B.光照強度為b時,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光照強度為c時,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D.光照強度為d時,細胞要從周圍吸收2個單位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左圖為某二倍體動物精原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對數的變化曲線,右圖表示該動物的一個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CD段含有4個染色體組,12個DNA分子
B.FG段可發生基因重組
C.若染色體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點上有基因b,則其原因是在AB段發生了基因突變
D.右圖中細胞是次級精母細胞,處于曲線圖的HI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臨沂市高三5月模擬考試(一)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生態護坡是根據生態學、工程學原理,利用植被對斜坡進行保護的一項綜合技術。下圖為某泥質海岸生態護坡示意圖,其中方框內代表海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簡圖,A、B、C、D表示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據圖分析:
(1)海洋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其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_____,它們在生物間沿______渠道進行。圖中第二、三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
(2)在上圖的坡地生態系統中,不同潮帶中植物種類的分布差異主要體現了群落的____結構。人工建立坡地生物群落,從演替的角度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______。
(3)在無外界因素的干擾下,坡地群落會演替到頂極群落階段,即實現了生態系統的______多樣化、______復雜化和功能完善化,此時群落的能量輸入與輸出達到平衡狀態。
(4)下圖是鹽生草甸中白茅的碳元素流動模型的一部分,請補充完善,并在完善后的模型中箭頭上標明碳元素的流動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某校同學在實驗室開展生物技術實踐活動。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A組同學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時間、 和食鹽的用量;最后要向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B組同學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過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會有一層致密的皮,這層皮實際上是微生物的_ ,對人體無害;加鹽的作用是 ,避免豆腐塊變質。
(3)C組同學制作藍莓果酒與果醋。某同學對自己的發酵裝置定時通過充氣口充氣,該同學是在制藍莓果 。另一位同學在藍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發酵罐中通入一段時間的無菌空氣,通入無菌空氣的目的是 。
(4)在藍莓果酒制作過程中,在變酸的酒的表面觀察到的菌膜是由 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時將乙醇變為 ,然后變為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自然狀態下的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敘述錯誤的是
A.原癌基因突變可使其調節細胞周期功能改變
B.基因突變普遍存在并且可以隨機的自發產生
C.基因突變必然導致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D.基因重組可發生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1 生物技術實踐】(15分)葡萄發酵可產生葡萄酒,請利用相關的知識回答問題: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微生物是 。
(2)該微生物通過無氧呼吸可分解 ,產生的終產物是 。
(3)甲乙丙三位同學將葡萄榨成汁后分別裝入相應的發酵瓶中,在溫度等適宜的條件下進行發酵,如圖所示發酵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均需排氣一次據圖分析,甲和丙同學的操作有誤,其中甲同學的錯誤是 ,導致發酵中出現的主要異常現象是 。丙同學的錯誤是 ,導致發酵中出現的主要異常現象是 。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過程中,假設乙同學的某一步驟操作錯誤導致發酵瓶瓶塞被沖開,該操作錯誤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高三理綜測試(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甲是青蛙離體的神經—肌肉標本示意圖,圖中的AB段=BC段;圖乙是突觸放大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刺激B處,A、C處可在同一時刻檢測到膜電位變化
B.③的內容物釋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動性
C.興奮從D到E發生了“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
D.刺激C處,肌肉和E內的線粒體活動均明顯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