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屬于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的是( )
A.恢復力穩定性高 B.易造成污染 C.需要經常輸入物質 D.可持續發展能力高
B、C
①要充分認識到農業生態系統是人類按照自身的需要建立的生態系統,人作用非常突出。
②農業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成分是人工種養的生物,抗逆性(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較差。除按人們的意愿種養的優勢物種外,其他物種通常要予以抑制或排除,導致生物種類大大減少,營養結構簡單。因此,農業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比較低,容易受到旱澇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需要人為的管理調節。由于人的作用突出,農業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比較高。
③ 農業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與自然生態系統有明顯的區別。自然生態系統生產的有機物基本上都保持在系統內部,許多礦質元素的循環可以在系統內保持動態平衡,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農業生態系統生產的農副產品,往往被大量地輸出到農業生態系統以外,因此,必須經常輸入大量的物質,如肥料、種子等,才能使農業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正常進行。
④此外,現代農業還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電力等能源。隨著工業的高度發展,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工具已經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農業生產技術日益先進,人類對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能力大大增強,農產品的產量迅速提高。由于這樣的農業需要由工業提供大量的物質和能量,如農業機械、化肥、農藥、塑料薄膜、電力、燃油等,而這些物質和能量又大都與石油等化石能源有關,因此又稱為石油農業。石油農業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另一方面也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并且會造成環境污染。我國農業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農業生產工具正在逐步實現機械化,化肥、農藥、塑料薄膜、電力和燃油的投入越來越多,農產品的產量不斷提高。但是,大量使用化肥導致水體污染、富營養化、土壤板結等問題;不合理使用農藥導致土壤、水體和農產品受到污染,害蟲產生抗藥性后再度猖獗;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白色污染,破壞了土壤的結構,使農作物減產。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開始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這就是目前正在全國推廣的生態農業。
⑤只有生態農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