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群密度是種群的最基本特征,下列有關研究和調查正確的是( )
A.種群的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直接決定種群密度 |
B.研究種群“S”型增長曲線在魚牧養殖生產上的應用時,人們發現種群數量保持在K值左右可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
C.標志重捕法可用于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 |
D.蚜蟲、跳蝻的種群密度可用樣方法進行調查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黑龍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某石質海灘的潮間帶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間的凸出基質兩類環境組成,主要生長著滸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濱螺、岸蟹等動物。岸蟹主要以濱螺等小動物為食,其主要天敵是海鷗。
(1)有人選擇大小、深度等相似的兩個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濱螺(233只)捉出,移人幾乎無濱螺的A坑,研究濱螺對海藻及岸蟹種群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
①圖A中滸苔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從種間關系角度看,滸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關系。
②水坑中岸蟹種群密度與___________海藻的種群相對數量呈正相關。研究發現,此種海藻占優勢的環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敵;而另一種海藻占優勢的環境則相反。請據此解釋B坑中的濱螺在移出前數量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構成的最長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對水坑和凸出基質這兩類微型生態系統中濱螺密度和海藻物種數的調查,繪制成圖C。
①在濱螺極稀少的情況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優先保護的是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這種保護措施屬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當濱螺密度長期保持在100~200只/m2時,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高考生物試題分項解析之專題十二 種群和群落 題型:綜合題
(24分)回答下列I、Ⅱ兩個小題
I.某實驗室通過手術獲得下丘腦部分損毀卻能存活的大鼠,進行了相關研究。
(1)實驗一 按下表準備兩組實驗大鼠并作如下處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 紅細胞);7天后,取脾臟組織制成細胞懸液;將適量脾細胞懸液與SRBC混合培養一段時間, 然后檢測SRBC破裂情況(注:特異性抗體與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后,紅細胞會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培養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組別 | 材料準備 | 數量(只) | 培養液的OD值 |
甲 | 手術損毀組(做手術并損毀下丘腦前部) | 12 | O. 20 |
乙 | 正常組(未做手術) | 12 | O.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山西忻州一中等四校高三第四次聯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濱螺是一種小的海洋動物,它們大量吸附于巖石、水草和碼頭樁基上,以吃海草和海藻為生。甲圖表示某石質海灘的一個自然水坑中,濱螺與水坑中三種海藻間的相互關系。圖中括號內的數字表示其種群密度,線上的數字表示濱螺食物中各種類所占的比例(%)。把水坑中的濱螺按一定比例捉住移出水坑,研究濱螺對水坑中的所有海藻種類的影響及單位時間內濱螺的密度增長量的變化,結果如乙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如表示一個生態系統,則缺少的成分是?????????????? 。
(2)調查濱螺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3)乙圖中濱螺密度減少導致海藻種類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4)該水坑的濱螺的K值為??????? 只/m2。
(5)當濱螺移走100只/m2(大約重200g)后,水坑中的乙藻最多增加???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石質海灘的潮間帶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間的凸出基質兩類環境組成,主要生長著滸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濱螺、岸蟹等動物。岸蟹主要以濱螺等小動物為食,其主要天敵是海鷗。
(1)有人選擇大小、深度等相似的兩個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濱螺(233只)捉出,移人幾乎無濱螺的A坑,研究濱螺對海藻及岸蟹種群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
①圖A中滸苔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從種間關系角度看,滸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關系。
②水坑中岸蟹種群密度與___________海藻的種群相對數量呈正相關。研究發現,此種海藻占優勢的環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敵;而另一種海藻占優勢的環境則相反。請據此解釋B坑中的濱螺在移出前數量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構成的最長食物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對水坑和凸出基質這兩類微型生態系統中濱螺密度和海藻物種數的調查,繪制成圖C。
①在濱螺極稀少的情況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優先保護的是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這種保護措施屬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當濱螺密度長期保持在100~200只/m2時,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山東文登市高三上學期期中統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預期結果的是
A.在“探究a-萘乙酸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用高濃度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條基部一天后,觀察生根情況以確定最適濃度
B.在“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中,計算紫紅色區域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能反映NaOH進入瓊脂塊的速率
C.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實驗中,培養期內共三次取樣測定密度,即可準確繪制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
D.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統計每一時期細胞數占計數細胞總數的比例,能比較細胞周期各時期的時間長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