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獲得被標記的噬菌體的方法是
A.可以用含32P或者35S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
B.可以用同時含32P和35S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
C.讓噬菌體分別去侵染含32 P或者35S的大腸桿菌
D.讓噬菌體同時侵染含有32P和35S的大腸桿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了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結果如下表。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取樣地點 | 取樣時間 | 動物種類及數量 | ||
螞蟻 | 蚯蚓 | 蜈蚣 | ||
溪邊土壤 | 上午10點 | 很少 | 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點 | 少 | 多 | 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點 | 非常多 | 較少 | 較少 |
晚上10點 | 較多 | 少 | 很少 |
A.表中所列出的三種動物均為消費者
B.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表中土壤動物的種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動物沒有垂直分層現象
D.實驗探究了水分和時間對土壤動物分布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以下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A.保護生物多樣性,意味著合理開發和利用
B.為挽救瀕危物種,可采取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措施
C.人類目前已搞清楚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
D.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的功能錯誤的是( )
A.糖原: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B.自由水:細胞中的良好溶劑
C.脫氧核糖核酸:儲存遺傳信息D.胰島素:細胞間傳遞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光反應在葉綠體類囊體上進行。在適宜條件下,向類囊體懸液中加入氧化還原指示劑DCIP,照光后DCIP被還原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該反應過程中( )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會產生氧氣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參與
D.DCIP內藍色變為無色是O2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提供了以下材料進行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甘蔗的白色莖 ②油菜籽③花生種子 ④梨 ⑤甜菜的塊根 ⑥豆漿 ⑦雞蛋清
A.①④⑤是鑒定還原糖的理想材料B.可用②③進行切片觀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
C.⑥中不含脂肪,不能用于脂肪鑒定D.⑦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的抗病(A)對易感病(a)為顯性,高莖(B)對矮莖(b)為 顯性,且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
(1)兩株植物雜交,F1 中抗病矮莖出現的概率為 3/8,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讓純種抗病高莖植株與純種易感病矮莖植株雜交得F1,F1自交時,若含 a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則F2的表現型及其比例是抗病高桿:抗病矮桿:易感病高桿:易感病矮桿=____________。與F1 相比,F2中 B 基因的基因頻率________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3)由于受到某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一株基因型為 Bb 的高莖植物幼苗染色體加倍成基因型為 BBbb 的四倍體植株,假設該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高莖對矮莖為完全顯性,則其自交后代的表現型種類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 X 射線照射純種高莖個體的花粉后,人工傳粉至多株純種矮莖個體的雌蕊柱頭上,得到的F1 共 1812 株,其中出現了一株矮莖個體。推測該矮莖個體出現的原因可能有:
①經 X 射線照射的少數花粉中高莖基因(B)突變為矮莖基因(b);② X 射線照射導致少數花粉中染色體片段缺失,使高莖基因(B)丟失。為確定該矮莖個體產生的原因,科研小 組做了下列雜交實驗。請你根據實驗過程,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注意:染色體片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純合子(兩條同源染色體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實驗步驟:
第一步:選F1矮莖植株與親本中的純種高莖植株雜交,得到種子。 第二步:種植上述種子,得F2植株,自交,得到種子第三步:種植F2結的種子得到F3 植株,觀察并統計F3植株莖的高度及比例。
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若F3植株的高莖與矮莖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__,說明F1中矮莖個體的出現是花粉中高莖基因(B)突變為矮莖基因(b)的結果。
②若F3植株的高莖與矮莖的比例為__________,說明F1 中矮莖個體的出現是 B 基因所在染色體片段缺失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不屬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的是
A.湖泊生態系統中的某種魚數量上占優勢
B.某海洋水下不同深度分布不同的生物
C.森林中群落的演替情況
D.某外來物種的數量呈“J”型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