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興趣小組為了探究pH對某種酶活性的影響,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一、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號為A、B、C,分別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二、在每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
三、在A、B、C試管中加入等量的緩沖液,使pH分別穩定在5.0、7.0、9.0;
四、將3支試管置于不同的溫度下,定時檢測產物濃度。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步驟中存在兩處明顯錯誤,請更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操作正確的情況下,實驗結果如下圖。
①該實驗中酶促反應速率用________表示。實驗開始lmin后A組產物濃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為進一步探究該酶作用的最適pH,應在pH為______范圍開展實驗。
【答案】 應將步驟二、三順序調換步驟四更正為:將3支試管置于最適溫度(或相同且適宜溫度)下,定時檢測產物濃度 單位時間內產物的生成量(或單位時間內產物濃度的變化量) 底物的量有限(或底物濃度是一定的) 0-7.0(或大于0小于7)
【解析】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中。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機物,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遠遠高于無機催化劑)、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的進行)、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在最適條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溫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隨著溫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漸恢復,高溫、過酸、過堿可以使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時,pH是自變量,溫度、底物等均是無關變量。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自變量與無關變量。據此分析解答.
(1)在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時,pH是自變量,因此先要控制酶溶液的pH,再讓酶與底物混合,否則在調節pH之前酶與底物會發生反應,導致出現誤差,因此應將步驟二、三順序調換,在探究pH對某種酶活性的影響時,溫度是無關變量,因此應該保持溫度相同且適宜,因此步驟四應更正為:將3支試管置于最適溫度(或相同且適宜溫度)下,定時檢測產物濃度。
(2)①據圖可以看出,實驗中酶促反應速率用單位時間內產物的生成量(或單位時間內產物濃度的變化量)表示。1分鐘后,A組產物濃度不再增加,原因是底物濃度是一定的。
②據圖可知,A組單位時間內產物的濃度最高,說明最適pH在5.0左右,因此應該在0-7.0設范圍內設置pH梯度開展實驗。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SARS是由一種冠狀病毒引發的嚴重傳染病。2003年,我們親歷了與它斗爭的過程。下列有關SARS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SARS病毒只有依賴細胞才能生活
B. SARS病毒能在空氣中代謝、增殖,并不依賴于細胞生活
C. SARS病毒主要通過侵入并破壞肺部細胞使人致病
D. SARS病毒只有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基因與DNA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DNA分子是基因的集合體
B.基因是4種堿基對的隨機排列
C.每個基因的長度相同
D.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表示某動物精巢內細胞分裂不同時期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數目的比例,圖2表示同種動物體內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請據圖分析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1中a、b、c柱表示染色體的是________,甲中染色體和DNA分子數目的比例關系說明細胞核內曾經發生的分子水平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2中,A細胞內含有________條染色單體,染色體數與DNA分子數之比為________,其細胞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2中,C細胞分裂后產生的子細胞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相當于圖1中的________階段。
(4)圖1中甲可以表示圖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圖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綠色植物部分物質和能量轉換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過程①發生在葉綠體中,過程③發生在線粒體中
B. 過程①產生NADH,過程③消耗NADPH
C. 若葉肉細胞中過程②速率大于過程③,則植物干重增加
D. 過程③中ATP的合成與放能反應相聯系,過程④與吸能反應相聯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馬鈴薯是表達外源蛋白的理想受體材料。某科研小組通過農桿菌轉化法獲得高產重組人血清白蛋白(rHSA)的轉基因馬鈴薯,下圖是該小組構建的基因表達載體中T-DNA示意圖。請回答:
(1)天然農桿菌Ti質粒的T-DNA上具有tms和tmr基因(分別控制合成植物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在人工改造質粒時應使用________切除這兩個基因,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
(2)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在rHSA基因兩端分別加上限制酶KpnⅠ和SalⅠ的識別序列(兩種酶切割產生不同的黏性末端),從基因表達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科研小組PCR擴增rHSA基因時,其中一種引物堿基序列為:5'-CGGGGTACCGCCACCATGGATGCACACAAG-3',該序列含有KpnⅠ識別序列和增強表達的序列5'-GCCACC-3',則限制酶KpnⅠ的識別序列是_______________。
(3)將基因表達載體轉入處于___________的農桿菌細胞中。用農桿菌轉化液與馬鈴薯愈傷組織共培養一段時間后,為了得到已轉化且不含農桿菌的愈傷組織,將感染后的愈傷組織轉移至含有潮霉素和羧芐青霉素的培養基中培養,加潮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加羧芐青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癌癥是當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員利用與癌細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進行了抗腫瘤的免疫學研究。
(1)癌細胞具有無限___________的特點。當體內出現癌細胞時,可激發機體的_________系統發揮清除作用。
(2)研究人員進行的系列實驗如下:
免疫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懸液,連續4周;
空白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緩沖液,連續4周。
實驗一:取免疫組和空白組小鼠的血清分別與iPSC、DB7(一種癌細胞)和MEF(一種正常體細胞)混合,檢測三種細胞與血清中抗體的結合率,結果見下表。
| 細胞 | iPSC | DB7 | MEF |
血清 | ||||
免疫組 | 77 | 82 | 8 | |
空白組 | 10 | 8 | 9 |
①比較表中iPSC與兩組小鼠血清作用的結果可知,免疫組的數值明顯________空白組的數值,說明iPSC刺激小鼠產生了特異性抗體。
②表中DB7和iPSC與免疫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檢測數據無明顯差異,說明DB7有____________。
③綜合表中全部數據,實驗結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二:給免疫組和空白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腫瘤。隨后空白組小鼠腫瘤體積逐漸增大,免疫組小鼠腫瘤體積逐漸縮小。由此推測:iPSC還能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腫瘤的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員另取小鼠進行實驗,驗證了上述推測。下圖為實驗組的實驗過程及結果示意圖。請在下圖中選擇A或B填入④處,從C~F中選擇字母填入①~③處。
(4)該系列研究潛在的應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鼠 Rictor 基因的正常表達與精子的發生密切相關,敲除該基因的小鼠會出現無精癥。研究人 員利用流式細胞儀對正常鼠和敲除鼠睪丸生精小管中的細胞進行的 DNA 含量測定,結果如下圖(精 原細胞 DNA 含量為 2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DNA 含量為 2C 和 1C 的細胞分別對應精原細胞和精子
B. 與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級精母細胞數量顯著下降
C. DNA 含量由 2C 到 4C 的變化過程中會發生基因重組
D. 據圖推測敲除鼠精子形成過程阻滯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期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膜表面存在兩種形式的葡萄糖載體——SGLT1和GLUT2,其工作機理如圖1所示;紐約大學的George.L.Kellett測定了小腸絨毛上皮細胞上的這兩種載體在不同葡萄糖濃度下的運輸速率,結果如圖2所示。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根據圖1分析,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可以通過SGLT1以_________方式從腸腔吸收葡萄糖,也可以通過GLUT2以____________方式從腸腔吸收葡萄糖,其中主動運輸葡萄糖消耗的能量直接來源于_______。小腸絨毛上皮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體現了細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2)根據圖2分析,SGLT1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在順濃度梯度的情況下運輸葡萄糖。當葡萄糖濃度高于20mM時,隨著葡萄糖濃度進一步提高,小腸絨毛上皮細胞主要靠提高__________(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的速率來增加葡萄糖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