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某生態農業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圖中的 ,它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中未標出的是 。
(3)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 和 ,從生態學角度分析,人們建立圖示的農業生態系統的主要目的是 (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填字母代號)
A.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B.減少環境污染
C.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D.延長食物鏈,使系統總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4)一般地說,農田生態系統的 穩定性較低,若此生態系統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響的是 ,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該圖中的食物鏈 條。如果一個人的食物有1/2來自農作物,1/4來自家禽,1/4來自豬肉,假如能量傳遞效率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體重,約消耗蔬菜 千克。
(1)農作物(2)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3)物質循環;能量流動;A、B、C(4)抵抗力;農作物(5)3 ;55
【解析】
試題分析:⑴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生產者,即農作物。⑵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圖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⑶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農業的目的是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和物質的循環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⑷由于農田中的生物種類較少,因此其抵抗力穩定性較低。⑸需要消耗蔬菜:1/2÷10%+1/4÷10%÷10%+1/4÷10%÷10%=55。
考點: 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8分)下圖是某生態農業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圖中的 ,它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上看,圖中未標出的是 。
(3)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 和 。
(4)一般的說,農田生態系統的 穩定性較低,若此生態系統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響的是 ,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該圖中的食物鏈有 條。如果一個人的食物有1/2來自農作物,1/4來自家禽,1/4來自豬肉,假如能量傳遞效率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體重,約消耗蔬菜 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某生態農業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圖中的_____,它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中未標出的是____________。
(3)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從生態學角度分析,人們建立圖示的農業生態系統的目的是( )(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填字母代號)
A.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 B.減少環境污染 |
C.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 D.延長食物鏈,使系統總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1)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圖中的_____,它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中未標出的是____________。
(3)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從生態學角度分析,人們建立圖示的農業生態系統的目的是( )(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填字母代號)
A.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B.減少環境污染
C.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D.延長食物鏈,使系統總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4)一般地說,農田生態系統的_____穩定性較低,若此生態系統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響的是_____,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該圖中捕食關系的食物鏈_____條。如果一個人的食物有1/2來自農作物,1/4來自家禽,1/4來自豬肉,假如能量傳遞效率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體重,約消耗農作物_____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河北正定中學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某生態農業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中未標出的是 。
(2)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 和 ,從生態學角度分析,人們建立圖示的農業生態系統的主要目的是 (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填字母代號)
A.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B.減少環境污染
C.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D.延長食物鏈,使系統總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3)該圖中的食物鏈
條。如果一個人的食物有來自農作物,
來自家禽,
來自豬肉,假如能量傳遞效率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體重,約消耗蔬菜 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