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為人體某神經調節示意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針刺肌肉后,圖中電流計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B.圖中反射弧的效應器是肌肉
C.針刺手指皮膚后,興奮到達脊髓中樞,經過分析綜合產生痛覺
D.針刺取血時未出現縮手反射,與脊髓中樞內突觸的抑制有關
【答案】D
【解析】
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傳遞是通過突觸進行的,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三部分組成,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進入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引起下一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突觸可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
A.興奮在反射弧中單向傳遞,針刺肌肉后,興奮不能通過電流表,電流表不發生偏轉,A錯誤;
B.該反射弧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體,B錯誤;
C.針刺手指皮膚后,興奮到大腦皮層,經過分析綜合產生痛覺,C錯誤;
D.針刺取血時未出現縮手反射,因為高級神經中樞大腦皮層對低級神經中樞脊髓的調控作用,使脊髓中樞的突觸產生了抑制,D正確。
故選D。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植物根細胞在一定時間內吸收K+與某些條件之間的關系(縱坐標表示吸收的速率,橫坐標表示某個條件,假定其他條件均為理想狀態)。則a、b、c三幅圖的橫坐標表示的條件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 載體數量、溫度變化、氧氣濃度 B. 氧氣濃度、溫度變化、載體數量
C. 載體數量、氧氣濃度、溫度變化 D. 溫度變化、載體數量、氧氣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試管嬰兒培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過程①中可通過注射促性腺激素增加排卵數量
B.過程②在培養細胞的培養液中就可以完成
C.過程③的培養液中應該添加動物血清
D.過程④成功的條件之一是受體對供體胚胎沒有排斥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課題組的實驗結果(注:A酶和B酶分別是兩種微生物分泌的纖維素酶請分析回答:
(1)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性,是因為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圖示的實驗結果可知,本實驗研究的課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80℃條件下,B酶活性為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探究pH對A酶和B活性的影響,應將溫度控制_______℃左右。
(4)適宜條件下,取一支試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搖勻,一段時間后加入纖維素,幾分鐘后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結果試管中沒有產生磚紅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個經長期隨機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現型與基因型的關系如下表(注:AA純合胚胎致死)。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若親本基因型為Aa1Aa2,則其子代的表現型可能為_____________。
(2)兩只鼠雜交,后代出現三種表現型,則它們再生一只黑色鼠的概率是__________。
(3)假設進行多組Aa2a1a2的雜交,平均每窩生8只小鼠。在同樣條件下進行多組Aa2
a1a2的雜交,預期每窩平均生只_______小鼠。
(4)現有一只黃色雄鼠,請設計實驗檢測其可能的基因型。
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不同的處理使神經纖維上膜電位產生不同的變化,處理方式及作用機理如下:①利用藥物Ⅰ阻斷Na+通道;②利用藥物Ⅱ阻斷K+通道;③利用藥物Ⅲ打開Cl-通道,導致Cl-內流;④將神經纖維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處理方式與下列可能出現的結果對應正確的是( )
A. 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B. 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C. 甲—③,乙—①,丙—④,丁—② D. 甲—④,乙—②,丙—③,丁—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食物網,表中是食物鏈A→B→C中,各種群一年內能量(單位:百萬千焦每平方米年)的同化、利用和傳遞等的統計數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種群 | 輸入的 總能量 | 用于生長、發育 和繁殖的能量 | 呼吸 消耗 | 傳遞給 分解者 | 傳遞給下 一營養級 | 未被利用 的能量 |
A | 65.5 | 3.0 | 15.0 | 41.5 | ||
B | 15.0 | 5 | 0.5 | 2.5 | ||
C | 2 | 0.6 | 1.4 | 微量(不計) | 無 |
(1)研究小組要估算該生態系統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常采取____________法;取樣的關鍵是________
(2)圖中整個食物網中,貓頭鷹占第___________營養級。此圖缺少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兩種成分.
(3)由表可知,輸入到種群A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百萬千焦每平方米年,種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為___________百萬千焦每平方米年,能量從種群B到種群C的傳遞效率約為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據報道,浙江等地發生多起因食用海絲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海絲螺含有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簡寫為TTX)。TTX是一種劇毒的非蛋白神經毒素,其具體作用機制是TTX能選擇性地與肌肉、神經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鈉離子通道受體結合,阻礙Na+內流,從而阻止神經沖動的發生和傳導,使神經、肌肉喪失興奮性,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對Na+通道的影響可能是其鎮痛的機制,請回答:
(1)當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內外的電位變化是_____________。興奮只能由神經元A傳遞到B,而不能反向傳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甲表示在一定濃度的Na+溶液中的三個通過突觸連接的神經元,當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適宜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的細胞膜兩側會出現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劑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時間后,在a點給予刺激,b點_____填“能”或“不能”)釋放神經遞質,c點_____ (填“能”或“不能”)產生動作電位。
(3)圖乙中①~④表示河豚毒素阻斷神經沖動傳導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覺,但手不能動,那么阻斷的位置是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8月,浙江有一女孩因食用被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黑木耳而中毒,出現臟器衰竭。實驗研究中,給從未接觸過米酵菌酸的受試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現局部皮膚紅腫,則說明受試者對此毒素無免疫力;反之,則說明受試者體中含有足量的該毒素抗體。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局部皮膚出現紅腫說明該受試者對米酵菌酸過敏
B.機體對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須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共同完成
C.米酵菌酸抗體的首次產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細胞
D.若受試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膚出現紅腫,下次注射一定還會出現紅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