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第(1)小題是關于青霉素發現的實驗研究,第(2)題是關于青霉素抗藥性的研究,請按要求回答
下面是發現和研究青霉素的過程:
問題:在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發現在青霉菌周圍沒有細菌生長。沒有青霉菌的培養基內布滿了細菌。
假設:
實驗:把青霉菌放入培養液內培養,一段時間后除去青霉菌,并用這種培養液培養細菌,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
結果: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結論:青霉菌可產生一種阻止細菌生長繁殖的物質。
【1】該實驗的假設是_____.
【2】以上實驗還不足以論證以上結論,請在以上實驗的基礎上,補充相應的實驗方法:_____。
為了研究細菌對青霉素抗藥性形成的機理,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步驟1:取培養皿A,加入普通細菌培養基;
取培養皿B若干(分別記作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細菌培養基。
步驟2:將適量某種細菌培養液接種在培養皿A的表面,置于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培養基的表面會出現一些細菌菌落。
步驟3:用接種環將A上的某一菌落挑到盛有無菌液的錐形瓶中,蓋上瓶塞,劇烈震蕩錐形瓶以分散細菌。
步驟4 從錐形瓶中取一環菌液接種到B1上,將B1培養一段時間后,B1中一定部位出現了少量菌落。
步驟5:用接種環再在B1中的菌落上按一下,然后接種在B2表面,培養一段時間后,培養基表面又會出現較多菌落。
步驟6:再用接種環再從B2中的菌落上按一下,然后接種在B3表面,培養一段時間┉┉
如此繼續,直到接種至Bn上(如圖)。
(實驗重復多次,每次實驗結束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
【3】.微生物接種的方法很多,由“步驟2”可知,此步驟采用的可以是_____法。比較各培養皿中的細菌數的多少,可以間接通過計算培養皿中的_____數來表示。
【4】.培養皿A與培養皿B中的細菌相比,主要差異是_____。在微生物學上將B培養皿中的培養基稱為_____培養基。
【5】.如果B1中沒有菌落形成,實驗就無法進行下去。若要使實驗進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
【6】從B1培養基至Bn培養基上的細菌菌落數越來越多,菌落也越來越大。請用達爾文理論解釋這種現象:_____。
【答案】
【1】青霉菌可能產生某種物質阻止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2】增加對照實驗,即將另一組相同的細菌放在未培養過青霉菌的、其他成分完成相同的培養液中,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中進行培養,觀察其生長繁殖情況
【3】 劃線接種(或涂布平板)法 菌落
【4】 培養皿A中含抗青霉素與不抗青霉素兩種細菌,培養皿B中為抗生素的細菌 選擇培養基
【5】用適量紫外線照射一段時間
【6】細菌中存在抗與不抗抗生素的差異,抗生素對細菌起定向選擇作用,能抵抗抗生素的細菌得以生存,不能抵抗的被淘汰,能抵抗抗生素的細菌有足夠空間和營養而得以迅速繁殖
【解析】
【1】由青霉素發現的實驗中的問題、實驗過程、結構和結論可知,該實驗的假設是青霉菌可能產生某種物質阻止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2】若要證明青霉素可產生一種阻止細菌生長繁殖的物質,還應增加一組對照實驗,排除培養液本身的物質對細菌生長繁殖的影響,即將另一組相同的細菌放在未培養過青霉菌的、其他成分完全相同的培養液中,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中進行培養,觀察其生長繁殖情況。
【3】在固體培養基上接種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當稀釋度足夠大時,培養基上的菌落由單個細菌繁殖而來,因此比較個培養皿中細菌數的多少可以間接通過計算培養皿中的菌落數來表示。
【4】根據題意可知:A培養基是普通培養基,B培養基是選擇培養基,因此A培養基上不論是抗青霉素的細菌,還是不抗青霉素的細菌都可以生長繁殖,B培養基上只有抗青霉素的細菌才能生長繁殖。
【5】如果B1中沒有菌落形成,說明樣品中不含有抗青霉素的細菌,可以用適量紫外線照射一段時間使細菌基因發生突變,產生抗青霉素的基因。
【6】細菌中存在抗與不抗抗生素的差異,抗生素對細菌起定向選擇作用,能抵抗抗生素的細菌,得以生存,不能抵抗的被淘汰,能抵抗抗生素的細菌,有足夠空間和營養而得以迅速繁殖,因此,從B1培養機至Bn培養基上的細菌菌落越來越多,菌落也越來越大。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羊毛色遺傳的分析圖解。
(1)羊毛色中的白毛和黑毛在生物學中稱為 _________。
A.等位基因 B.性狀分離 C.自由組合 D.相對性狀
(2)羊毛色中的黑毛是_______ 。
A.隱性性狀 B.顯性性狀
C.基因型 D.遺傳因子組成
(3)若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用a來表示,則親代白毛羊和黑毛羊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
(4)子二代白毛羊的基因型種類有______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濕地具有蓄洪防旱、調節區域氣候、自然進化污水、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等功能。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某區域濕地由淺水區向陸地方向依次生長著蘆葦、破蓬、檉柳等,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_結構。
(2)紅樹林是一種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近年來,某地區紅樹林蟲害頻發。為控制其種群密度,科研人員通過___________法調查蟲卵的密度來估算昆蟲的種群密度。經過連續五年的監測,發現昆蟲A和昆蟲B 的數量關系如圖,據此判斷這兩個物種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為有效防治害蟲,研究人員利用信息素誘捕害蟲,從而通過破壞其種群正常的___________來降低種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有關種群特征的概念圖,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 ①表示種群密度,是制約種群增長的因素之一
B. 春運期間,北京市的人口數量變化主要取決于②③
C. 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破壞了正常的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機物)輕度污染后的凈化作用示意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AB段溶解氧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藻類數量減少和需氧性細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隨有機物被細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若釀造廠將大量含有有機物的廢水排入該河流,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將遭到破壞
C.BC段細菌減少的原因是溶解氧減少
D.BC段由于有機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無機鹽離子,使得藻類大量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N、P等元素在植物體內形成的化合物往往不穩定,在逆境中可從老葉轉移至幼葉,而Ca、Mn等元素形成穩定的化合物不易轉移。某植株成熟葉正常,部分幼葉出現病態,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葉恢復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區細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某生物興趣小組為研究某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間的共同作用,進行了相關實驗。
(1)農業生產中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可以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圖甲中可表示單子葉農作物受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影響的是曲線________,可選用圖中________點所對應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
(2)圖乙為去掉其頂芽前后,側芽部位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變化及側芽長度變化坐標曲線圖,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對側芽萌動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促進”或“抑制”)。
(3)為研究根的向地生長與生長素和乙烯的關系,該興趣小組又做了這樣的實驗:將該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濃度的生長素的培養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發現在這些培養液中出現了乙烯,且生長素濃度越高,乙烯的濃度也越高,根尖生長所受的抑制也越強。該實驗的因變量是_________和根的生長情況,該實驗的對照實驗的設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據此還說明了植物激素調節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產上可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插條生根,若類似物濃度較低,可用________法(填“浸泡”或“沾蘸”)處理插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細胞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②為肝臟細胞,則①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④處
B.④是人體內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C.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環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下圖,回答問題。
(1)若細胞B為胰島B細胞,則物質A為________,物質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若細胞B為胰島A細胞,則物質C將被運往__________。
(2)若細胞B為T細胞,則物質A為_______,物質C在體液免疫中作用是_________。
(3)在寒冷環境中,若物質C為甲狀腺激素,則可間接影響其分泌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此時與物質C有協同作用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