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癌癥是當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員利用與癌細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進行了抗腫瘤的免疫學研究。
(1)癌細胞膜表面存在異常的蛋白質分子,可作為________激發機體的_______系統發揮清除作用。
(2)研究人員進行的系列實驗如下:
免疫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懸液,連續4周;
空白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緩沖液,連續4周。
實驗一:取免疫組和空白組小鼠的血清分別與iPSC、DB7(一種癌細跑)和MEF(一種正常體細胞)混合,檢測三種細胞與血清中抗體的結合率,結果見下表:
細胞與抗體的 細胞 結合率(%) 血清 | iPSC | DB7 | MEF |
免疫組 | 77 | 82 | 8 |
空白組 | 10 | 8 | 9 |
①比較表中iPSC與兩組小鼠血清作用的結果可知,免疫組的數值明顯_______空白組的數值,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DB7細胞和iPSC細胞分別與免疫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檢測數據無明顯差異,說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_。
③綜合表中全部數據,實驗結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二:給免疫組和空白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腫瘤. 隨后空白組小鼠腫瘤體積逐漸增大,免疫組小鼠腫瘤體積逐漸縮小。由此推測:iPSC還能刺激機體產生_______免疫,通過_______細胞特異性清除腫瘤細胞。
(3)研究人員另取小鼠進行實驗,驗證了實驗二的推測. 如圖為實驗組的實驗過程及結果示意圖。請在圖中選擇A或B填入④處,從C~F中選擇字母填入①~③處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 。
(4)該系列研究潛在的應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抗原 免疫 ①高于 iPSC刺激小鼠產生了特異性抗體 ②與iPSC相似的抗原,可與iPSC刺激小鼠產生的抗體結合 ③iPSC與癌細胞(DB7)表面具有類似的抗原,且iPSC與正常細胞(MEF)沒有類似抗原 細胞 效應T ①F ②D ③C ④B 預防和治療腫瘤
【解析】
分析表格數據:免疫組的DB7和iPSC細胞與抗體結合率明顯高于正常細胞,說明生活的iPSC細胞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同樣對DB7細胞起作用,說明DB7有與iPSC相似的抗原,可與iPSC刺激小鼠產生的抗體結合。
(1)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點,當體內出現癌細胞時,癌細胞可作為抗原;激發機體的免疫系統發揮清除作用。
(2)免疫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懸液,連續4周;空白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緩沖液,連續4周。
兩組的變量是: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免疫組就會產生針對iPSC的抗體,該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實驗一:取免疫組和空白組小鼠的血清分別與iPSC、DB7(一種癌細胞)和MEF(一種正常體細胞)混合,檢測三種細胞與血清中抗體的結合率,
①比較表中iPSC與兩組小鼠血清作用的結果可知,免疫組的數值明顯高于空白組的數值,說明iPSC刺激小鼠產生了特異性抗體。
②表中DB7和iPSC與免疫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檢測數據無明顯差異,說明DB7有與iPSC相似的抗原,可與iPSC刺激小鼠產生的抗體結合。
③綜合表中全部數據,免疫組的DB7和iPSC細胞和抗體結合率都比較高,而正常細胞和抗體結合率比較低,實驗結果表明說明iPSC與癌細胞(DB7)表面具有類似的抗原,且iPSC與正常細胞(MEF)沒有類似抗原。
實驗二:給免疫組和空白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腫瘤,隨后空白組小鼠腫瘤體積逐漸增大,免疫組小鼠腫瘤體積逐漸縮小,由此推測:iPSC還能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腫瘤的細胞免疫(對抗腫瘤,主要是細胞免疫起作用)。
(3)要驗證iPSC與癌細胞(DB7)表面具有類似的抗原,實驗過程中,一組小鼠注射DB7(標記為1組)即圖示的F,一周后皮下形成腫瘤。隨后小鼠腫瘤體積逐漸增大,另一組(標記為2組)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即圖示的D,4周后,取其T細胞(這里邊包含已經產生的效應T細胞)即圖示的C,注射到1組小鼠體內,即圖示的B;由于iPSC與癌細胞(DB7)表面具有類似的抗原,則2組產生的免疫細胞也能對抗1組小鼠的腫瘤,則1組小鼠的腫瘤會變小。
(4)該系列研究潛在的應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腫瘤生長或預防、治療腫瘤。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相關問題。請回答:
(1)植物激素對植物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均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對植物向光性現象解釋有三種觀點。
觀點一:單側光導致了生長素由向光側轉移到了背光側;
觀點二:單側光導致向光側生長素分解;
觀點三:單側光導致向光側產生了抑制生長的物質。
(1)某生物小組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機理,設計了如右圖所示裝置,通過對A、B、C、D瓊脂塊中生長素含量分析,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則支持觀點一;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則支持觀點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則支持觀點三。
(2)為探究赤霉素的某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器材:一定濃度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經消毒的辣椒種子200粒、蒸餾水、脫脂棉、培養皿、恒溫箱等。
實驗目的:驗證赤霉素具有促進種子萌發的作用。
實驗程序:種子消毒→浸種→分組→恒溫培養→觀察記錄。 根據某次實驗的觀察得到以下記錄:
第2天 | 第4天 | 第6天 | 第8天 | 第10天 | 第12天 | 第14天 | |
實驗組 | 10% | 50% | 90% | 97% | 97% | 97% | 97% |
對照組 | 0% | 10% | 50% | 70% | 80% | 90% | 97% |
回答問題:
①本實驗設計方案中變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實驗設計方案應記錄什么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據表格中數據記錄可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卡爾文以小球藻為實驗材料,采用同位素標記的方法,發現了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某研究小組借鑒卡爾文的實驗研究,進行了以下不同的實驗,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研究小組驗證卡爾文的實驗研究,發現光照 30 秒,14C 出現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等20 余種化合物中,而當把光照時間縮短為 5 秒時,14C 主要出現在一種三磷酸甘油酸(C3)中,這說明_____。
(2)研究小組用高速離心法破壞小球藻的葉綠體膜后,類囊體薄膜和基質都釋放出來。然后再用離心法去掉類囊體薄膜。黑暗條件下,在去掉類囊體薄膜的基質中加入 ATP、NADPH 和CO2,結果在這種基質中檢出含14C 的光合產物。在基質中加入 ATP、NADPH 等物質主要用于暗反應中_________,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質而只給予光照,能否檢測出含14C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質? 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
(3)研究小組將小球藻放在加有適宜培養液的大試管中,以人工白熾燈作為光源,先將試管與白熾燈離開一段距離,然后每隔一段時間移動改變白熾燈與大試管的距離,測定在不同距離下小球藻釋放氣泡的速率(其他環境條件適宜且保持不變),結果如下圖所示。
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_____。除外界因素外,限制 c 點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 (寫出兩點即可)。與 b 點相比,盡管 a 點也有光照,但并沒有氣泡的釋放,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人體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部分調節過程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結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外傷失血過多可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結構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由結構乙合成并釋放
D.飲水有利于降低并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相對穩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命活動調節示意圖的描述錯誤的是
A.炎熱條件下,效應器或靶器官E主要位于皮膚
B.血糖升高時,過程A→B→C→D→E屬于神經一體液調節,B位于下丘腦
C.靶細胞接受激素D催化后,會影響相應的化學反應速率
D.激素D可通過體液運輸至全身各處作用于相應的靶器官、靶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發現生長素(IAA)和赤霉素(GA)對胚芽鞘、莖切段等離體器官的作用如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IAA和GA均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但GA的促進效應較IAA明顯
B.IAA和GA同時存在時,具有明顯增效作用
C.圖2表明生長素與赤霉素之間為拮抗關系
D.圖2表明赤霉素通過自身能轉化為生長素而對生長起調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行走時,足部突然受到傷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如圖為相關反射弧示意圖。
(1)圖示反射弧中,當興奮到達c處時,該結構發生的信號轉變是_____________。
(2)傷害性刺激產生的信號傳到___________會形成痛覺。此時,內臟神經配的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增加,導致心率加快,這種生理活動的調節方式是___________。
(3)傷害引起的痛覺可通過下丘腦促進垂體釋放___________,直接促進___________對水的重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其中a表示相關物質,①~③表示物質運輸的三種方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可表示氧氣、二氧化碳或水進入細胞
B.②可表示組織液中的Na+進入神經細胞
C.③可表示腸腔液中的葡萄糖進入小腸絨毛細胞
D.圖中三種運輸方式均能體現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驗證生 長素類似物 A 對小麥胚芽鞘(幼苗)伸長影響的實驗中,將如圖 1 所示 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餾水中 1 小時后,再分別轉入 5 種濃度的 A 溶液(實驗組)和含糖的磷酸鹽 緩沖液(對照組)中。在 23℃的條件下,避光振蕩培養 24 小時后,逐一測量切段長度(取每組 平均值),實驗進行兩次,結果見圖 2。
請分析并回答:
(1) 生長素類似物是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重要_____作用的一類化合物。本實驗中_____mg/L 濃度的溶液促進切段伸長的效果最明顯。
(2) 振蕩培養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以滿足切段細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與溶液成分接觸更_____。
(3) 生長素類似物 A 應溶解于__________中,以得到 5 種濃度的 A 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餾水中的目的是減少__________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 圖 2 中,濃度為 0.001mg/L 的溶液對切段伸長_____(選填有或無)促進作用;與濃度為 1mg/L 的結果相比,濃度為 10mg/L 的溶液對切段的影響是_____。
(5) 圖 2 中,濃度為 0.1mg/L 時實驗二所得數據與實驗一偏差較大,在做原始記錄時對 該數據應_____(選填下列選項前的字母)
A.舍棄B.修改C.如實填寫
為檢驗該濃度下相關數據的可靠性,還應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