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科研人員在實驗室中,研究光照強度變化對某植物葉肉細胞的O2釋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的影響(單位:μmolgm﹣2s﹣1),實驗結果如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強光照開始時,氧氣的釋放速率 ,原因是 . 此時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細胞結構有 .
(2)圖中A點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點光反應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暗反應速率,此時ADP在葉綠體中的移動方向是 .
(3)在強光照開始后短時間內,葉肉細胞內C3/C5的變化是(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強光照結束后,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緩慢的原因是 .
【答案】增大;光反應速率加快;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大于;等于;由葉綠體基質到類囊體薄膜;減小;強光照下積累了ATP和[H]
【解析】解:(1)光反應主要受光照影響,強光照開始時,光反應速率加快,水的光解增強,氧氣釋放速率增大.此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可以產生ATP,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
(2) 據圖分析,A點時兩條曲線重合,表示整個植株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量等于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但植物體內還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還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所以A點時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點時較長時間處于弱光條件下,此時光反應速率等于暗反應速率.此時ADP在葉綠體中的移動方向是由葉綠體基質到類囊體薄膜.
(3)在強光照開始后短時間內,光反應加快,三碳化合物的消耗加快,五碳化合物的生成增多,短時間內三碳化合物的來源不變,五碳化合物的去路不變,最終導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減小,強光照結束后,強光照下積累了較多的ATP和[H]導致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緩慢.
根據對光照的要求可以將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發生的條件是必須有光,暗反應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光反應可以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暗反應可以分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兩個過程.據此分析題圖作答.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高倍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因為蘚類的葉片大,在高倍顯微鏡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B.在低倍鏡下發現了葉肉細胞,即可換高倍物鏡觀察
C.換高倍物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五項最清晰
D.為了使高倍顯微鏡下的視野亮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遺傳物質的相關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艾弗里及其同事進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該實驗成功的最關鍵的實設計思路是分離并提純(填“R”或“s”)型細菌的等物質.
(2)后來,赫爾希和蔡斯用法,進一步證明DNA才是真正的遺傳物質.該實驗包括4個步驟:①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②;③離心分離;④ .
(3)用被32P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離心后,發現放射性物質主要存在于(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4)噬菌體的DNA連續復制n次后,含親代噬菌體的DNA鏈的子代噬菌體個體應占總數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橫坐標Y和縱坐標X表示兩種不同必需營養物質的濃度,圖中兩條折線分別為生物A、B對營養物質X、Y的最低濃度要求線,m為交點,①~⑥表示六個不同營養供應區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兩種生物在區域④都將無法生存,在區域①能長期共存
B.若兩種生物生活在區域③,則導致A生物在競爭中處于弱勢
C.若引進一新物種C,在區域①~⑥都能長期生存,則A、B可能被淘汰
D.m點是平衡點,A、B兩生物分別受營養物質Y和X的限制都不會大量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有關胚芽鞘的各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可使其發生向右彎曲生長的處理只有A
B.圖甲中引起C,D都不彎曲的原理相同
C.圖乙中放N的胚芽鞘長得比M的快
D.圖乙中放M的胚芽鞘彎向一側而放N的不彎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為某種反射弧示意圖,圖乙是圖甲中其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
(1)圖甲中A是 , D是 , 興奮在突觸處傳遞的方向是 .
(2)若在②③處連接一個電表,在B處給予刺激,電表會發生次偏轉,在D處給予刺激,電表會發生次偏轉.
(3)圖乙⑤中含有 , 以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中,該過程需提供能量;結構①是 , 其形成與細胞結構中的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呼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細胞呼吸是重要的放能反應
B. 細胞呼吸是細胞中有機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過程
C. 細胞呼吸是細胞內有機物“緩慢燃燒”的過程
D. 細胞呼吸是細胞與環境間的氣體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培育轉基因植物的相關問題:
(1)培育轉基因植物過程的核心步驟是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 , 并且可以通過復制遺傳給下一代,同時,使目的基因表達和發揮作用.
(2)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可利用DNA連接酶連接被限制酶切開的 鍵.
(3)組成基因表達載體的單體是 .基因表達載體中的啟動子是 識別和結合的部位,這種結合完成后才能驅動目的基因通過 (填過程)合成mRNA.
(4)用兩種限制酶XbaI和SacI(兩種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獲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該片段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應選用下圖中的何種Ti質粒?
(5)將受體細胞培養成植株需要應用 技術,該技術的理論依據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山區于24年前發生過森林火災,焚毀所有樹木.歷經長期消長之后,研究人員于近年在該地進行生態調查,得得結果見下表,表內數字為各樹種不同樹齡(年)的株數.請回答下列問題:
樹齡(年) | 1﹣2 | 3﹣4 | 5﹣6 | 7﹣8 | 9﹣10 | 11﹣12 | 13﹣14 | 15﹣16 | 17﹣18 | 19﹣20 | 21﹣22 |
甲 | 0 | 0 | 5 | 8 | 12 | 20 | 25 | 19 | 14 | 9 | 4 |
乙 | 21 | 15 | 10 | 7 | 5 | 4 | 2 | 0 | 0 | 0 | 0 |
丙 | 0 | 0 | 0 | 5 | 7 | 11 | 13 | 10 | 5 | 3 | 2 |
丁 | 2 | 2 | 3 | 1 | 3 | 3 | 4 | 1 | 3 | 2 | 1 |
(1)森林火災過后24年中,原地點發生的群落演替屬于 演替,該演替過程可以說明生態系統具一定的 能力.
(2)目前該山區中丙種群增長情況是如圖曲線中Ⅰ、Ⅱ、Ⅲ、Ⅳ的 時期.
(3)此森林四種不同樹種種間關系是 ,四種不同樹種為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