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避免青蒿被過度采集,研究者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生產青蒿素。但直接從愈傷組織和細胞培養提取青蒿素的效果很不理想,因而采取如圖中①~④所示實驗流程合成青蒿素.其中發根農桿菌具有Ri質粒,可促進青蒿愈傷組織生根。據上述實驗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未分化的青蒿組織中青蒿素含量高
B.該實驗是從青蒿根中提取青蒿素
C.Ri質粒轉化青蒿屬于微生物基因工程
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產青蒿素
【答案】BD
【解析】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1、過程:離體的植物組織,器官或細胞(外植體)→愈傷組織→胚狀體→植株(新植體)。
2、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條件:①細胞離體和適宜的外界條件(如適宜溫度、適時的光照、pH和無菌環境等);②一定的營養(無機、有機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4、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的應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徑(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脫毒、人工種子等)、作物新品種的培育(單倍體育種、突變體的利用)、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
A、未分化的青蒿組織中青蒿素含量低,A錯誤;
B、發根農桿菌具有Ri質粒,可促進青蒿愈傷組織生根,可以從根中提取青蒿素,B正確;
C、Ri質粒轉化青蒿屬于植物基因工程,C錯誤;
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產青蒿素,D正確。
故選BD。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神經元的離子通道是跨越磷脂雙分子層的蛋白質,對特定刺激發生反應時才瞬時開放,促使特定離子順濃度梯度運輸(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離子通道與神經信息的傳遞密切相關
B. 離子通道的親水面有利于水溶性物質通過
C. 離子通道跨膜運輸速率與細胞呼吸強度呈正相關
D. 蛋白質變性劑會降低離子通道轉運離子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者調查了大別山不同海拔的9個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結果如圖所示。
注:字母A~I代表群落類型,A為發育早期的群落,B、C、D、E為發育中期的群落,F、G、H、I為發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可稱為一個________。在野外調查中,很難從外部特征確定馬尾松種群的準確年齡,通常以馬尾松立木的胸徑結構(種群中不同胸徑大小的個體數)代替其________結構,來進一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2)在野外群落調查中,首先識別組成群落的物種并列出它們的名錄,這是測定物種豐富度的最簡單的方法。調查發現,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種豐富度________(填“較高”“較低”或“不變”),A~I群落發育階段不同,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呈__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_______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
(3)在群落發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間的________加劇,導致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降低。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別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顯的________現象,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4)若群落A是由冰蓋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來,則此種演替屬于________演替,該演替過程中生態系統所含有機物變化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A為小島生態系統食物網簡圖。有人向小島引入一定數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變色蜥和較大的地面節肢動物為食),跟蹤調查該生態系統及其對照組的變化,發現沙氏變色蜥和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較大(見圖B),而其他生物數量變化相對較小。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流經該小島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________。右圖為能量流經網蜘蛛種群的示意圖,若圖中C表示網蜘蛛自身呼吸消耗量,則D中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卷尾鬣蜥處于第________營養級,其與沙氏變色蜥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
(3) 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變色蜥的主要活動范圍從樹基部向上轉移,而網蜘蛛的織網位置略有下降。此現象表明生態因素的改變,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發生改變。
(4) 引入卷尾鬣蜥后,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結合其他生物的數量變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表明生態系統內部具有___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雜交瘤細胞制備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骨髓瘤細胞和免疫B細胞可用仙臺病毒誘導融合
B.骨髓瘤細胞在HAT篩選培養液中不能正常增殖
C.免疫B細胞的種類不唯一所以雜交瘤細胞仍需進一步篩選
D.篩選出的雜交瘤細胞體外培養時需添加抗生素防止真菌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為科學家利用細胞工程培育“白菜——甘藍”雜種植株的過程,據圖回答:
(1)圖中A、B的制備,需要去除______,該過程常使用的酶是_________。
(2)由原生質體A和原生質體B形成原生質體C的過程中,常使用的誘導劑是______,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____性。
(3)由細胞D得到愈傷組織的過程叫做______;由愈傷組織得到根、芽等器官的過程叫做______。由細胞D得到一個完整的雜種植株,需要采用的細胞工程技術是__________,該過程體現了細胞D具有_________性。
(4)上述育種方法與傳統雜交育種方法相比較優點在于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腐乳制作過程的流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毛霉為好氧型真菌,為避免其無氧呼吸,碼放豆腐時要留出一定縫隙
B.加鹽腌制的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變硬,同時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C.用膠條密封瓶口時,最好將瓶口通過酒精燈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
D.腐乳的發酵由多種微生物參與,其中毛霉和根霉為互利共生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觀察馬蛔蟲(2n=4)細胞分裂過程時,繪制了以下三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1中結構1只出現在有絲分裂過程中
B. 圖2表示的細胞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
C. 圖1與圖2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比為1︰2,染色單體數目比為1︰1
D. 圖1和圖2分別對應圖3中的b和a時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種昆蟲長翅(A)對殘翅(a)、直翅(B)對彎翅(b)、有刺剛毛(D)對無刺剛毛(d)為顯性,控制這三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如圖表示某一昆蟲個體的基因組成,以下判斷錯誤的是(不考慮交叉互換)( )
A.該個體的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移向細胞同一極的基因為AbD或abd
B.控制長翅和殘翅、有刺剛毛和無刺剛毛的基因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該個體與基因型相同的個體雜交,其后代表現型4種,基因型9種
D.該個體測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為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