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進行了相關實驗。取去除淀粉的某植物葉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圓片,并將相同數量的葉圓片分別放入A~D四組燒杯中,在25℃環境中進行實驗,實驗內容與結果見下表。
組別 | 燒杯中液體成分 | 處理條件 | 檢測結果 |
A | 富含CO2的純水 | 光照 | + |
B | 富含CO2的純水 | 黑暗 | - |
C | 富含CO2的葡萄糖液 | 光照 | + + |
D | 富含CO2的葡萄糖液 | 黑暗 | + |
注:“+”表示檢出淀粉,“+ +”表示檢出淀粉且含量較高,“-”表示未檢出淀粉
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本實驗的可變因素是處理條件
B.可用95%的乙醇去除植物葉片中的淀粉
C.在植物體內,CO2轉變為有機物的途徑為檸檬酸循環
D.據表分析,將CO2作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A、C組
【答案】D
【解析】
分析題文描述和表中信息: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自變量是燒杯中液體成分和處理條件,因變量是淀粉有無及其生成量。B、D組對比,說明在黑暗條件下,離體葉肉細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A、B、C、D組對比,說明在光照條件下,A、C組的葉肉細胞能夠利用CO2進行光合作用。
A、本實驗的可變因素是處理條件和燒杯中液體成分,即光照和葡萄糖,A錯誤;
B、95%的乙醇會導致細胞死亡,黑暗中的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能進行呼吸作用,因此可將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時間,通過呼吸作用耗盡葉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去除植物葉片中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B錯誤;
C、在植物體內,CO2轉變為有機物的途徑為卡爾文循環,C錯誤;
D、據表分析,處于黑暗環境中的B、D組的自變量是富含CO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A、B組和C、D組的自變量都是有無光照,結果處于黑暗環境中的D組與處于光照條件下的A、C組均檢測出淀粉,而且C組檢測出的淀粉含量高于A、D組,由此說明:將CO2作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A、C組,D正確。
故選D。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洋蔥根尖是有絲分裂實驗的良好材料,但傳統洋蔥根尖培養方法生根率較低,為探究提高洋蔥生根率的條件,某實驗小組以生長素(IAA)和細胞分裂素(6-BA)為材料進行實驗,主要步驟及結果如下:
①選取飽滿光亮、鱗莖盤大的洋蔥18個,隨機均等分為6組(每組3個洋蔥),編號。
②用所給試劑對洋蔥底部進行處理。
③在適宜溫度下,用水培法培養洋蔥,每隔2天換一次水。
④每隔3天統計洋蔥生根數,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實驗 編號 | 植物 激素 | 質量濃度/mgL-1 | 處理時間 | 平均生根條數 | ||||
3天 | 6天 | 9天 | 12天 | 15天 | ||||
1 | IAA | 50 | 速蘸 | 6.00 | 4.33 | 4.33 | 4.33 | 0.67 |
2 | 100 | 10min | 0.67 | 2.00 | 2.00 | 4.00 | 1.33 | |
3 | 150 | 5min | 17.67 | 21.00 | 21.00 | 19.33 | 19.67 | |
4 | 6-BA | 50 | 速蘸 | 16.33 | 22.33 | 22.33 | 21.00 | 15.67 |
5 | 100 | 10min | 18.67 | 45.33 | 45.33 | 51.67 | 27.00 | |
6 | 150 | 5min | 60.67 | 67.33 | 67.33 | 111.33 | 111.67 |
請回答:
(1)本探究實驗主要運用的生物學原理是,在一定濃度范圍內,生長素(IAA)和細胞分裂素(6-BA)能夠促進植物生根,在本實驗中自變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2個)
(2)有同學提出可以每組洋蔥相同時間內平均生根長度作為實驗的觀察指標,你認識合理嗎?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養的9天內,第2組實驗的生根數比第1組實驗__________。
(4)實驗結果表明,水培洋蔥生根的最佳方法是用質量濃度為________溶液處理5min。
(5)椿芽是北方一種特別的菜肴,適量采摘有利于側芽萌動、加快生長,反之則出現頂端優勢,請解釋出現該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霉素也能促進植物生長,在植物體內其合成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生產生活中往往使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進行相關操作,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可以稱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在植物體內,________和乙烯卻表現為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參觀自然博物館后,同學們對生物進化的歷程有了更多的了解。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植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水生到陸生
B.地球上原核生物的出現早于真核生物
C.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唯一證據
D.在進化過程中既有物種產生也有物種滅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內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根據糖類是否能被氧化分解,將其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
B.磷脂分子和甘油三酯結構相似
C.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就會失去活性
D.核酸分子是生命活動的控制者,只存在于細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臨時裝片”的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觀察到的細胞中絕大多數應處于間期
B.解離過程能使質膜和細胞壁相互分離
C.一個視野中不容易找全處于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細胞
D.整個過程細胞核分裂早于胞質分裂,染色體形成早于紡錘體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分化、衰老、凋亡都是細胞的生命歷程中的正,F象。下列關于人體細胞分化、衰老、凋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衰老細胞中各種酶的活性顯著降低
B.小腸上皮細胞的自然更新過程中存在細胞凋亡現象
C.細胞分裂能力隨細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強
D.細胞凋亡是基因決定的細胞死亡過程,屬于細胞壞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核是遺傳物質貯存的主要場所
B.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內
C.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遺傳和代謝
D.細胞核位于細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生態工程之一。下表是某地退耕還林后的植被變化,請據表回答:
演替時間(年) | 優勢物種 | 主要物種 |
5 | 荻 | 草本:荻、艾蒿、黃背草、苔草等 |
10 | 牡荊 | 灌木:牡荊、杠柳、酸棗等 |
20 | 刺槐 | 喬木:刺槐、黃連木、構樹等 |
(1)發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為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隨著演替的進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經歷了________三個階段,它們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形成了________,這種結構顯著提高了________。
(3)在確定群落的優勢物種時,需要調查物種的種群密度。調查植物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為減小調查誤差,應注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態系統中有四個生物種群a、b、c、d,其中a、b、d的營養關系為a→b→d,且a、c體內均有葉綠體。請回答:
(1)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構成一個_______ , 若其中的b種群數量增加,則一定時間內d種群密度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當d種群的數量增加時,b種群的數量增長就會受到______(填“促進”、“抑制”或“無影響”),這種______調節機制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2)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________(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陽能。
(3)為調查b種群的密度,捕獲了20只b個體,將這些個體標記后放掉,一段時間后重新捕獲了80只b個體,其中有10只帶有標記,則b種群的數量約為___個,這種方法適用于調查的____種群密度。調查c種群的密度一般采用___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