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無錫洛社高級中學三校高三12月聯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現幾種地雀,用現代進化理論解釋,錯誤的是:( )
A.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達到生殖隔離,導致原始地雀物種形成現條件下的地雀物種
B.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原來屬于同一物種的地雀很快進化形成不同的物種
C.這些地雀原先屬于同一雀種,從南美大陸遷來后,逐漸分布在不同的群島,發生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
D.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別,最終導致這些種群的基因庫變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現生殖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遼寧錦州市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展表現在
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②種群是進化的單位 ③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 ④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 ⑥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⑦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鼠是遺傳學常用的實驗材料,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下面是關于小鼠某些性狀的遺傳實驗:
(1)在隔離飼養了多代的有毛小鼠種群中,偶然發現一對有毛鼠產下的一窩鼠仔中有幾只無毛小鼠。無毛小鼠全身裸露無毛,并終生保持無毛狀態。科研人員為了研究小鼠的無毛性狀,繼續讓這對有毛鼠雜交多次,每窩都有無毛雄鼠和無毛雌鼠出生。
① 科研人員初步判斷:小鼠的無毛性狀源于基因突變,不是營養不良或環境條件造成。他們給出這一判斷的理由是 。
② 若已證明該變異源于基因突變,根據這對有毛鼠的多次雜交后代,還可判定無毛基因不是細胞質基因,其依據是 。
(2)小鼠毛色的黃與灰、尾形的彎曲與正常各為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在毛色遺傳中,具有某種純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發育。從鼠群中選擇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雜交所得F1的表現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
①不能完成胚胎發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
②若只考慮小鼠毛色的遺傳,讓F1代的全部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在得到的F2代群體中,r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
③ 讓F1代的全部黃毛尾正常雄鼠與黃毛尾彎曲雌鼠雜交,F2代中灰毛鼠彎曲雌鼠占的比例為 。
④ 若F1代出現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過雜交實驗探究這只雌鼠是基因突變的結果還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寫出能達到這一目的的雜交親本,并給出相應的實驗結果預期。
a.親本組合: 。
b.預期實驗結果:
i.若是由基因突變導致,則雜交后代的表現為 ;
ii.若是由環境因素導致,則雜交后代的表現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雛菊(B. perennis)花型中大花與小花、花色中純白與粉色、瓣型中重瓣與單瓣均是相對性狀,由位于三對不同的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園藝工作者選擇三株具有不同的性狀組合的雛菊雜交,甲的表現型為大花、粉色、單瓣,乙的表現型為小花、粉色、單瓣,丙的表現型為小花、純白、單瓣,雜交結果如下表:
| 花型(A、a) | 花色(B、b) | 瓣型(D、d) | |||
大花(株數) | 小花(株數) | 純白(株數) | 粉色(株數) | 重瓣(株數) | 單瓣(株數) | |
甲╳乙 | 141 | 127 | 0 | 268 | 0 | 267 |
乙╳丙 | 1 | 289 | 0 | 289 | 70 | 219 |
甲╳丙 | 0 | 265 | 132 | 133 | 0 | 265 |
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分析:
(1)三株雛菊的基因型分別為:甲 、乙 、丙 。
(2)在乙╳丙組合中出現一株大花型雛菊的可能是丙產生配子時的基因突變導致,也可能是乙自交導致。可以從該大花型雛菊自交后代中 性狀的表現判斷,如果表現為 ,則原因可能是丙產生配子時的基因突變導致;如果表現為 ,則原因可能是乙自交導致。
(3)為獲得大花、純白、重瓣型的雛菊,從哪些雜交組合的F1中選擇個體自交產生的F2中可得到? ,其中目標性狀組合在F2中的比例最低的雜交組合是 。如果用乙╳丙雜交組合的F2獲得,則需選F1中性狀表現為 的個體自交,理論上F2中將出現 種表現型,符合要求的個體比例為 。(F1中大花型個體不符合要求)
(4)實際工作中為了簡便易行,對F1自交的控制的方法正確的是( )
A.將母本去雄后套袋處理,人工授粉后再套袋
B.對每朵花均作套袋處理
C.只對每植株作套袋處理
D.只對不同雜交組合的F1隔離種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種群是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種群中的個體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后代。下列敘述中正確的一組是 ( )
①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導致生物進化,但并不一定出現新的物種
②自然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及變異發生定向改變
③物種的形成必須通過地理隔離達到生殖隔離才能實現,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④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
A.②③ B.①② C.④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