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甲表示植物體葉肉細胞內進行的與水有關的生理過程;圖乙是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對生長狀況相同的植株Ⅰ和植株Ⅱ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結果(呼吸底物和光合產物均為葡萄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②、③過程發生的具體部位分別是_____ ;破壞細胞核中的___ 會影響①過程發生場所的形成;能為①過程提供能量的過程_______(填序號)。
(2)圖乙中,A 點條件下植株I 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場所有______,此時對應于圖甲中②過程速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③過程速率。
(3)據圖乙分析,更適應陰生環境的是植株_____,光照繼續增強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植株Ⅱ總光合色素含量高于植株Ⅰ ,圖乙中與該發現相符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
【答案】線粒體內膜、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核仁 ② 葉綠體、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 小于 I 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 在相同光照條件下植株II的總光合速率一直大于植株I
【解析】
圖甲中①過程為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的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上,②過程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生成水的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③為光反應階段,發生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圖乙的自變量是光照強度和植株的種類,因變量是二氧化碳吸收速率。
(1)據分析可知,圖甲中,②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發生的具體部位是線粒體內膜,③過程為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發生的具體部位是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①過程為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多肽,發生的場所為核糖體,若破壞細胞核中的核仁會影響①過程發生場所的形成;能為①過程提供能量的過程②。
(2) 具體可知,圖乙中,A 點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相等的點,植株I 葉肉細胞既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進行呼吸作用,因此,產生ATP的場所有葉綠體、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圖乙是植物體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點,而圖甲表示植物體葉肉細胞內進行的與水有關的生理過程,植物體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數量少于進行呼吸作用的細胞數量,因此,葉肉細胞中的光合作用速率應該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才能滿足植株中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相等,即圖甲中②過程速率小于③過程速率。
(3)據圖乙分析可知,植株I光補償點更低,更適應陰生環境,光照繼續增強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原料減少,如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
(4)據圖分析可知,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植株Ⅱ總光合色素含量高于植株Ⅰ,圖乙中與該發現相符的實驗結果是在相同光照條件下植株II的總光合速率一直大于植株I。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A、B表示人體某過程中產熱量或散熱量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 該圖可表示從溫暖環境到寒冷環境,再回到溫暖環境的過程,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
B. 該圖可表示從寒冷環境到溫暖環境,再回到寒冷環境的過程,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
C. 該圖可表示從安靜到運動,再停止運動的過程,A表示散熱量,B表示產熱量
D. 該圖可表示開始發燒并持續一段時間又退燒的過程,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為探究不同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反應物充足),甲、丁加入了1單位的淀粉酶,乙、丙加入了0.75單位的淀粉酶分別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定淀粉的剩余量,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種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選填“甲、乙、丙、丁”)。
(3)若要探究該酶的最適pH值,則該實驗的設計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失水和吸水實驗中,顯微鏡下可依次觀察到甲、乙、丙三種細胞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與甲相比,乙所示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高
B.細胞壁的伸縮性大于原生質層而導致質壁分離
C.乙細胞的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外界溶液
D.由乙到丙的變化過程中液泡顏色逐漸變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1880年,恩格爾曼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中,用透過三棱鏡的光照射水綿,細菌的聚集情況如圖(紅光波長:625~740mm:藍紫光波長:380~475nm)。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光照強度
B.好氧細菌可以指示CO2含量
C.水綿光合作用主要利用藍紫光和紅光
D.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水稻、番茄幼苗分別放在含Mg2+、Ca2+和SiO44-的培養液中,一段時間后,發現番茄營養液中Mg2+、Ca2+濃度下降,而水稻培養液中Mg2+、Ca2+濃度升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水稻培養液中Mg2+、Ca2+濃度升高,是水稻細胞外排離子的結果
B. 植物根成熟區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主要依靠滲透作用
C. 番茄與水稻相比,其對Mg2+、Ca2+需要量大,而對SiO44-需要量小
D. 此實驗說明植物根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差異取決于培養液中離子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圖解表示構成細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質,A、B、C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質,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動物細胞內,與物質A作用最相近的物質是________。若物質A在動物、植物細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為細胞內最理想的儲能物質,則A是________。
(2)圖中的物質b是________,其分子結構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物質c是___________。若B、C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則B、C分別是________。若B、C構成了染色體,則B、C分別是________。與核糖體成分相同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3)物質d是________,合成場所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在研究線粒體膜的功能時,先去除外膜,再用超聲波破壞線粒體內膜,破裂的內膜自動閉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處理這些小泡,實驗流程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
(1)“內共生學說”認為線粒體是好氧細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經長期的共生而形成的,依據此學說,可推測線粒體的外膜與原始真核生物的___________(細胞結構)在化學組成上相似,主要成分都是___________。
(2)為研究線粒體內膜的具體功能,科研人員利用___________的原理,使線粒體的外膜先吸水漲破,經___________(實驗技術)后將外膜與線粒體內膜包裹的基質分開。
(3)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內膜上的F0-F1顆粒物既是一種___________,也是ATP合成酶,其中___________是疏水的。為了研究F0-F1顆粒物的結構與合成ATP的關系,研究人員用尿素破壞內膜小泡將F1顆粒與小泡分開,檢測處理前后ATP的合成。若處理之前,在跨膜H+濃度梯度條件下,含F0-F1顆粒內膜小泡能合成ATP;處理后___________,說明F1顆粒的功能與催化ATP的合成有關。
(4)線粒體基質中可能含有的化學成分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 b.丙酮酸 c.葡萄糖 d.ATP e.核苷酸 f.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其中A和b基因控制的性狀對提高產量是有利的。利用其花粉進行單倍體育種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中正確的是
花粉植株A
植株B
A. 通過過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為純合子
B. 過程②可用適當的低溫處理,低溫作用時期為有絲分裂間期
C. 若未對植株A進行篩選,則植株B中符合要求的類型約占
D. 該育種方法的優點是縮短育種年限,原理是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