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示意圖,其中1過程注射的物質和A細胞的名稱為( )
A.抗體,T淋巴細胞B.抗原、B淋巴細胞
C.抗體、B淋巴細胞D.抗原、漿細胞
【答案】D
【解析】
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1)用外界抗原刺激動物(如小鼠、兔子等),使其發生免疫反應,使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2)利用仙臺病毒或聚乙二醇等作介導,使經免疫的B淋巴細胞與可以無限傳代的骨髓瘤細胞融合;(3)經過篩選、克隆培養,獲得來自單一細胞的既能產生特異抗體、又能無限增殖的雜交瘤細胞克隆;(4)將雜交瘤細胞在體外條件下做大規模培養,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內增殖,這樣,從細胞培養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單克隆抗體了。
根據題圖分析可知,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1過程表示給小鼠注射抗原,使其產生免疫反應,獲得能產生抗體的B淋巴細胞,即漿細胞,故細胞A表示漿細胞。
故選D。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植物生長單位長度所需時間與生長素濃度的關系,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在單側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長素濃度向光側為a,則背光側為 b
B.將植物體水平放置,若莖部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d,則遠地側為c
C.將植物體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 c,則遠地側為 d
D.若曲線Ⅰ表示生長素對植物芽的作用,則曲線Ⅱ表示對根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真核生物體內碳元素部分轉移途徑,其中A、B代表物質,①~⑥代表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過程②④分別發生在細胞溶膠和葉綠體中
B.過程①②④中均伴有[H]和ATP的生成
C.物質A、B表示兩種不同的三碳酸
D.過程⑤⑥合稱卡爾文循環,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研究低溫對某種熱帶植物葉綠體結構和代謝的影響,科研人員選用長勢一致的兩個品種的幼苗,分別在28 ℃和0 ℃條件下處理一段時間后,測定幼苗葉片離體葉綠體的放氧量和葉綠體中MDA含量(MDA是膜脂質分子被過氧化形成的產物),結果如下圖。請分析回答:
(1)在測定離體葉綠體放氧量實驗中,需要控制的無關變量有_________(至少兩項)。
(2)離體葉綠體中放氧的場所是____________,與氧氣同時產生的物質將進入_____________,直接參與___________(過程)。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葉綠體中MDA含量與膜受損程度呈____________(填正或負)相關。低溫脅迫引起放氧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結果表明,兩個品種中較耐低溫的是______,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態研究小組為了從纖維素分解菌獲取纖維素酶,以便將農作物秸稈作為釀酒工業的原料,設計了如下操作流程分離提取較純凈的纖維素分解菌。請分析回答問題:
①土壤取樣→②選擇培養→③梯度稀釋→④將樣品接種到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培養基上→⑤挑選菌落
(1)纖維素分解菌選擇培養的培養基中添加的碳源為_______;除了碳源外,培養基中還應該含有的營養成分有______。
(2)下圖甲所示接種方法主要用于_______,該方法不能用于測定菌體的數目,其原因主要是許多菌落并不是由_______形成的。
(3)上圖乙采用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該培養對應于流程圖中步驟_______(填寫序號)。
(4)在鑒別培養基中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為細菌生長提供無機營養、保持細菌生長過程中_______的穩定等。
(5)上圖乙中出現的無透明帶的菌落,其代謝類型最可能是_________。流程圖中步驟⑤的操作中,應挑選產生了_______的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四個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藍藻和酵母菌,其中陰影部分表示它們都具有的某種結構或物質。陰影部分可能包含( )
A.染色質B.核模C.RNAD.糖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新冠型肺炎是一種單鏈RNA冠狀病毒(COVID19)引起。COVID19感染宿主細胞并繁殖的原理如圖所示(①~⑦示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COVID19侵染宿主細胞的①-⑦過程中,④和⑥過程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
【2】據圖和已有知識,下列關于COVID19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
A.COVID19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宿主細胞
B.RNA聚合酶催化病毒的逆轉錄過程
C.⑤過程需要宿主細胞內4種游離的核苷酸
D.COVID19通過胞吐方式排出細胞
【3】COVID19從感染宿主細胞到子代病毒的排出,體現宿主細胞結構與功能關系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
A.溶酶體中的酶水解病毒衣殼蛋白質B.中心體協助病毒RNA的移動
C.細胞核控制病毒RNA聚合酶的合成D.高爾基體加工分泌子代病毒顆粒
【4】COVID19寄生在宿主細胞,先要突破人體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引起的免疫反應屬于_________(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在人體內B淋巴細胞受到COVID19抗原刺激,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的過程中,該B淋巴細胞會發生_________。
A.染色質變成染色體 B.接受巨噬細胞發出的信息
C.轉錄和翻譯遺傳信息 D.抑制病毒的繁殖
【5】2020年2月初,有媒體報道雙黃連對COVID19有抑制作用后,引起了市場上對于雙黃連制品的搶購熱潮,人民日報緊急發文,抑制不等于預防和治療。人們要理性看待新聞,據圖中信息,你認為理想的抗COVID19藥物應是________。
A.各類抗菌素B.干擾或阻止新冠病毒RNA的復制
C.抗艾滋病毒藥物D.抑制新冠病毒衣殼蛋白質的水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某地區森林群落演替過程中部分相關量統計,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群落演替 | 灌草叢 | 針葉林 | 針闊葉混交林 | 季風常綠闊葉林 | |
群落垂直結構層數 | 2 | 3 | 4 | 5 | |
葉面積指數 | 2.48 | 6.61 | 11.28 | 17.76 | |
光能漏射率(%) | 62.2 | 44.7 | 3.3 | 1.1 | |
生 產 者 | 總初級生產量 (t·hm-2·a-1) | 17.43 | 55.50 | 116.61 | 150.81 |
凈初級生產量 (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
總生產量/總呼吸量 | 1.09 | 1.35 | 1.26 | 1.21 |
注:葉面積指數指單位土地面積上的植物葉面積。
(1)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____________現象,決定植物出現這種現象的非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使動物也有類似的現象。群落的垂直結構出現這種現象對群落的意義是____________。
(2)該地區生物群落的演替類型屬于____________;從數據上分析,在演替過程中群落物種豐富度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生態系統葉面積指數_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少”或“不變”),截獲光能的百分率____________(填“提高” “降低”或“不變”)。
(3)生態系統總初級生產量指全部生產者(綠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而凈初級生產量指全部生產者固定并貯存的能量,統計數據表明在由針葉林到季風常綠闊葉林演替的過程中,生態系統的總生產量/總呼吸量有下降趨勢,試解釋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生態學研究者將一定數量的某種動物引入該生物群落,統計其種群數量變化如下圖,剛開始CD段種群數量增長速率緩慢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E點之后種群密度增長速率減緩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