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纖維素酶處理B淋巴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 | |
B. | 將抗原注入小鼠體內,獲得能產生抗體的B淋巴細胞 | |
C. | 用聚乙二醇作誘導劑,促使能產生抗體的B淋巴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 | |
D. | 篩選雜交瘤細胞,并從中選出能產生所需抗體的細胞群,培養后提取單克隆抗體 |
分析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是:對小動物注射抗原,從該動物的脾臟中獲取效應B細胞,將效應B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篩選出能產生單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克隆化培養雜交瘤細胞(體內培養和體外培養),最后獲取單克隆抗體.
解答 解:A、在誘導細胞融合時常使用的誘導劑有聚乙二醇和滅活的病毒,而纖維素酶是用來處理植物細胞的,A錯誤;
B、在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中,首先對小鼠進行免疫,以產生特定的漿細胞,B正確;
C、在動物細胞融合時可以使用聚乙二醇作為誘導劑,促進B淋巴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C正確;
D、由于動物細胞融合時,有同種細胞融合和異種細胞融合,因此需要在選擇培養基中選擇出特定的雜交瘤細胞,然后將其在體外培養或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單克隆抗體制備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識記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掌握動物細胞培養和植物組織培養過程培養基成分的區別,屬于中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甘肅嘉峪關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一棵重約 0.2kg 的柳樹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中,兩年后連根挖出,稱其干重大約為 11kg ,增加的這 10.8kg 主要來源于
( )
A.土壤中的礦質元素 B.土壤中的水 C.大氣中的O2 D.大氣中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重組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型 | |
B. | 病毒會發生基因突變但是不會產生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 |
C. | 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利用了染色體變異的原理 | |
D. | 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aBB和AABb | B. | aaBb和AABb | C. | AaBB和aaBb | D. | AaBB和AaB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滅活抗原 | B. | 抗體 | C. | 抗生素 | D. | 抗病毒藥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細胞和T細胞分別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 |
B. | B細胞、T細胞和記憶細胞均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 | |
C. | 產生抗毒素使細菌外毒素喪失毒性屬于體液免疫 | |
D. | T細胞形成受阻后,細胞免疫逐漸喪失,但體液免疫正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