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課題小組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探究影響細菌生長繁殖的因素”。他們在培養細菌的過程中發現了某種細菌(記作R)的周圍其他細菌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他們把R細菌接種到專門的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后除去R細菌,用該培養基再培養其他細菌,結果其他細菌仍然不能生長和繁殖。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從生態學的角度分析,R細菌與其周圍細菌之間的關系_______________。
(2)R細菌周圍的其他細菌不能生長和繁殖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3)為驗證(2)中的原因而進行了如下實驗。請補充相關的實驗步驟及結果:
第一步:取兩個培養皿,按相同營養成分配制成甲、乙兩個培養基: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在相同條件下,讓甲、乙兩個培養基上的細菌生長繁殖。
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潮陽一中2006-2007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三生物試題(人教) 題型:07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河北省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某研究性小組研究的課題是“探究影響細菌生長繁殖的因素”。他們在培養細菌的過程中,發現某種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受營養成分和溫度等條件的影響。
(1)研究小組工在探究溫度對某種細菌的影響時,對細菌繁殖一代所需的時間(代時)與溫度的關系做了有關的數據統計,見下列表格:
溫度(℃)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47.5 |
50 |
代時(分) |
860 |
120 |
90 |
40 |
29 |
22 |
17.5 |
20 |
77 |
750 |
依據上表推測,適合該細菌繁殖的最適溫度約為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組Ⅱ發現某種細菌有5種營養缺陷型菌株1、2、3、4、5,它們不能合成生長所必需的物質C,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質的必需中間產物,但不知這些物質合成的順序,于是在培養基中分別加入這幾種物質并分析了這幾種物質對各種營養缺陷型菌株生長的影響,結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生長 —:表示不生長
物質[來源:學§科§網Z§X§X§K] 突變體[來源:] |
培養基中加入的物質 |
|||||
A |
B |
C |
D |
E |
G |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根據以上結果,推測這幾種物質的合成順序應是____________。由于A—C所需的量很少,屬于微生物所需營養要素中的___________。
(3)假定在細菌培養過程中,出現了某種突變的菌種,為了分離獲得不能合成某種維生素的營養缺陷型菌株,設計一個實驗以鑒定這種維生素的類型。
第一步:將變異菌株接種到____________培養基上擴大培養;
第二步:配制系列培養基。此時應將_____________設為實驗的自變量;
第三步:將擴大培養的變異菌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自始至終要注意__________操作。
(4)實驗結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