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生物膜和人工膜(雙層磷脂)對多種物質的通透性,結果如右圖。據此不能得出的推論是
A.生物膜上存在著協助H2O通過的物質
B.生物膜對K+、Na+、Cl-的通透具有選擇性
C.離子以易化(協助)擴散方式通過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響其通過人工膜的擴散速率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2. 某同學總結了四點有關減數分裂、染色體、DNA的知識點,其中錯誤的是()
A. 次級精母細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體細胞的DNA分子數目相同
B. 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等于正常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
C. 初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正好和DNA分子數目相同
D. 任何一種哺乳動物的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和著絲點數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甲是用來證明綠色植物是否在有光條件下釋放氧氣的裝置,乙和丙是其他兩個裝置,其中可作為實驗的對照裝置的是
A.乙和丙
B.乙
C.丙
D.乙和丙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Ⅰ.(10分)某課題小組研究紅光和藍光對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注: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放程度越高)
(1)與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葉片凈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對照組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處理組的葉肉細胞對CO2的利用率高,據圖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葉肉細胞間隙CO2至少需要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層磷脂雙分子層才能達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學測定30d幼苗的葉片葉綠素含量,獲得紅光處理組的3個重復實驗數據分別為2.1mg·g-1、3.9 mg·g-1、4.1 mg·g-1。為提高該組數據的可信度,合理的處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4分)一片玉米農田就是一個生態系統。
(1)同種植單一品種相比,在不同田塊種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種,可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間作(相間種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螟幼蟲能蛀入玉米莖稈和果穗內取食。若調查玉米螟幼蟲的密度,應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蟲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亞洲玉米螟和歐洲玉米螟的分布區出現重疊,兩種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維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兩份等質量同品種的玉米粉,一份經發酵做玉米饅頭,另一份煮玉米粥,這兩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較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纖維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稈還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法鑒別纖維素分解菌時,培養基上的菌落周圍會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感染乳頭瘤病毒(HPV)可誘發宮頸癌等惡性腫瘤。研究機構為評估某種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進行接種。一段時間后,統計宮頸出現癌前病變(癌變前病理變化,可發展為惡性腫瘤)的人數,結果見表。
組別 | 接種物 | 總人數 | 癌前病變人數 | |
A (接種前未檢出HPV DNA) | A1 | 對照劑 | 7863 | 83 |
A2 | 疫苗 | 7848 | 4 | |
B (接種前檢出HPV DNA) | B1 | 對照劑 | 1125 | 126 |
B2 | 疫苗 | 1121 | 125 |
(1)為制備該疫苗,將HPV外殼蛋白L1基因與_________連接,導入受體細胞。受體細胞將目的基因轉錄,再以_______為原料翻譯出L1蛋白,這樣就獲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體接種該疫苗后,______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一旦HPV侵入機體,______會迅速繁殖、分化,產生大量抗體。這些抗體與游離HPV結合,阻止HPV________。所以A2組出現癌前病變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3)B1組人群中出現癌前病變的比例顯著高于________組,據此推測感染HPV是誘發癌前病變的因素之一。
(4)B2組與B1組人群中出現癌前病變的比例沒有明顯差異,原因可能是該疫苗未能明顯誘導___________清除體內HPV。
(5)綜上所述,該疫苗可用于宮頸癌的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小腸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產物、水和無機鹽等通過小腸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0.9%的NaCl溶液是與兔的體液滲透壓相等的生理鹽水。某同學將處于麻醉狀態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腸結扎成甲、乙、丙、丁4個互不相通、長度相等的腸袋(血液循環正常),并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和結果如表。
實驗組別 實驗步驟 | 甲 | 乙 | 丙 | 丁 |
向腸袋中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 | 0.7%NaCl 10 mL | 0.9%NaCl 10mL | 1.1%NaCl 10mL | 0.9%NaCl+微量Na+載體蛋白的抑制劑共10mL |
維持正常體溫半小時后,測腸袋內NaCl溶液的量 | 1mL | 3mL | 5mL | 9.9mL |
請根據實驗結果回答問題:
(1)實驗開始時,水在腸腔和血液之間的移動方向是:甲組從_________;丙組從________。在這一過程中水分子的運動方向是從溶液濃度_____處流向溶液濃度_____處。本實驗中水分子的這種移動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_。
(2)比較乙和丁的實驗結果,可推測小腸在吸收Na+時,需要_____________的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研究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攜帶的RNA在宿主細胞內不能直接作為合成蛋白質的模板。依據中心法則(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質外殼的完整過程至少要經過④②③環節
B.侵染細胞時,病毒中的蛋白質不會進入宿主細胞
C.通過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DNA上
D.科學家可以研發特異性抑制逆轉錄酶的藥物來治療艾滋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