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表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樹木、植食性昆蟲和食蟲鳥三個不同種群的生長繁殖情況。請分析:
(1)A、B、C三條曲線各代表什么種群?它們在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中的地位。
(2)由于食蟲鳥類被大量捕殺,該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從而使其________能力受到影響。
答案:(1)A曲線代表樹木種群,是生產者;B曲線代表食蟲鳥類種群,是次級消費者;C曲線代表植食性昆蟲種群,是初級消費者;(2)自動調節(自我平衡) 解析:從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征來看,種群的密度也應隨各營養級逐級減少。一般講,在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作為生產者——森林的密度總是最大的。在周圍環境條件的影響下,其密度的變化曲線總是比較平的,據此可以首先判定A曲線代表樹木。當植食性昆蟲大量繁殖時,樹木的生長就要受到破壞,兩者具有捕食與被食的對立關系。從圖中曲線起伏變化來分析,不難判定C曲線代表植食性昆蟲。B與C曲線起伏明顯對立,可以判定B曲線代表食蟲鳥,即當食蟲鳥大量繁殖時,害蟲的密度就下降;當害蟲數量銳減時,食蟲鳥因食物不足,數量也相應下降。B與C曲線起伏是相互制約的關系,兩者進行反復的自動調節,以維持一個相對獨立的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樹木、植食性昆蟲和食蟲鳥三者的一種動態平衡。如果食蟲鳥被大量捕殺,該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必然受到破壞,其結果是害蟲大量繁殖,導致森林毀滅,從而使其自動調節(自我平衡)能力受到影響。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設計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22
如圖表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的樹木、植食性昆蟲和食蟲鳥類三類生物的增長情況,請分析回答:
(1)A曲線代表________種群,它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________成分。
(2)B曲線代表________種群,它在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中處于________地位。
(3)請寫出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設計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22
回答有關生態的問題:
如圖表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圖中數字表示該生物的個體數量,括號內的數字表示該生物的平均體重。據圖回答:
①該食物網中占據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__。
②若初級消費者中,________被除去,則對該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影響最大。
③若除去G后,在一定時間內,生產者數量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新教材新學案 配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生物③必修 穩態與環境(配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71
回答有關生態的問題:
(1)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陸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冬季高于夏季,呈明顯的季節變化。這是因為________。
(2)如圖表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圖中數字表示該生物的個體數量,括號內的數字表示該生物的平均體重。據圖回答:
①該食物網中占據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__;
②若初級消費者中,________被除去,則對該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影響最大;
③若除去G后,在一定時間內,生產者數量將________。
(3)南方某地有一片熱帶雨林,最初碳積蓄量為500 t/hm2,此時,總生產量是每年為60 t/hm2,葉的呼吸量為25 t/hm2,生長量為5 t/hm2,枯死量為10 t/hm2。已知總生產量=生產量+枯死量+呼吸量,則該地的凈生產量是________t/hm2,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________t/hm2。
①該林地因人為破壞碳積蓄量逐年下降,降至200 t/hm2時,該林地進一步被開墾為農田,經過估算,在開墾為農田的5年間,碳積蓄量每年減少20 t/hm2。5年后退耕還林,退耕還林后的60年內,碳積蓄量以每年5 t/hm2的量增加,60年后以每年2 t/hm2的量增加。在下圖中標出退耕還林后的160年內該林地的碳積蓄量的變化。從該圖可讀出,要恢復到該片雨林最初的碳積蓄量需要________年。
②通過本例,請從保護森林的意義及生態學的角度談談你的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05年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試題分章匯總及答案 題型:071
回答下列有關生態的問題。
1.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陸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冬季高于夏季,呈現明顯的季節變化。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2.如圖表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圖中數字表示該生物的個體數量,括號內的數字表示該生物的平均體重。據圖回答:
(1)該食物網中占據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A-Ⅰ中的________。
(2)若初級消費者中,________被除去,則對該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影響最大。
(3)若除去G后,在一定時間內,生產者數量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