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蘿卜的蛋白A具有廣泛的抗植物病菌作用,而且對人體沒有影響。我國科學家欲獲得高效表達蛋白A的轉基因大腸桿菌作為微生物農藥,做了相關研究。
(1)研究者用相同的________酶處理蛋白A基因和pET質粒,得到重組質粒,再將重組質粒置于經________處理的大腸桿菌細胞懸液中,獲得轉基因大腸桿菌。
(2)檢測發現,轉入的蛋白A基因在大腸桿菌細胞中表達效率很低,研究者推測不同生物對密碼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設計了與蛋白A基因結合的兩對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換了一個堿基),并按圖2方式依次進行4次PCR擴增,以得到新的蛋白A基因。
①這是利用PCR技術實現了定點的________。
②圖2所示的4次PCR應該分別如何選擇圖1中所示的引物?請填寫以下表格(若選用該引物劃“√”,若不選用該引物則劃“×”)。
引物A | 引物B | 引物C | 引物D | |
PCR1 | ||||
PCR2 | ||||
PCR3 | ||||
PCR4 |
________
(3)研究者進一步將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組質粒和________分別導入大腸桿菌,提取培養液中的蛋白質,用________方法檢測并比較三組受體菌蛋白A的表達產物,判斷新蛋白A基因表達效率是否提高。為檢測表達產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將上述各組表達產物加入到長滿了植物病菌的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后,比較________的大小,以確定表達產物的生物活性大小。
(4)作為微生物農藥,使用時常噴灑蛋白A基因的發酵產物而不是轉蛋白A基因的大腸桿菌,其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限制酶和DNA連接 CaCl2 基因突變
引物A | 引物B | 引物C | 引物D | |
PCR1 | √ | √ | × | × |
PCR2 | × | × | √ | √ |
PCR3 | × | × | × | × |
PCR4 | √ | × | × | √ |
含有蛋白A基因的重組質粒、空質粒(pET質粒) 抗原-抗體雜交 抑菌圈 對人、畜、農作物和自然環境安全;不會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純度較高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基因工程、PCR技術等相關知識。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原理:DNA雙鏈復制;過程:第一步:加熱至90~95℃DNA解鏈;第二步:冷卻到55~60℃,引物結合到互補DNA鏈;第三步:加熱至70~75℃,熱穩定DNA聚合酶從引物起始互補鏈的合成。
(1)在基因工程中,利用相同的限制酶和DNA連接酶處理蛋白A基因和pET質粒,得到重組質粒;大腸桿菌作為受體細胞,需要用氯化鈣處理,以便重組質粒的導入。
(2)①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經過4次PCR技術后獲得了新的基因,這是一種定點的基因突變技術。
②研究者推測不同生物對密碼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設計了與蛋白A基因結合的兩對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換了一個堿基),DNA子鏈從5'端向3'端延伸,因此4次PCR應該分別選擇如圖所示的引物:如下表所示。
引物A | 引物B | 引物D | ||
PCR1 | √ | √ | × | × |
PCR2 | × | × | √ | √ |
PCR3 | × | × | × | × |
PCR4 | √ | × | × | √ |
(3)將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組質粒和含有蛋白A基因的重組質粒、空質粒(pET質粒)分別導入大腸桿菌,提取培養液中的蛋白質,用抗原-抗體雜交方法檢測并比較三組受體菌蛋白A的表達產物,判斷新蛋白A基因表達效率是否提高。為檢測表達產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將上述各組表達產物加入到長滿了植物病菌的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后,比較抑菌圈的大小,可以確定表達產物的生物活性大小。
(4)作為微生物農藥,使用時常噴灑蛋白A基因的發酵產物而不是轉蛋白A基因的大腸桿菌,是因為蛋白A基因的發酵產物對人、畜、農作物和自然環境安全;不會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純度較高。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利用玉米芽尖細胞(基因型為EeFf,且兩對基因獨立遺傳)進行實驗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②過程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B.相對于植株A,植株C具有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的特點
C.植株A的染色體正常聯會,植株B的染色體聯會紊亂
D.植株B與植株C均有四種基因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球藻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常用的實驗材料,圖1為小球藻細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示意圖(①⑤表示生理過程)。科研人員利用固定化技術探究光質對小球藻影響,取生理狀態相同的小球藻液均分兩份,一份用海藻酸鈣包埋法固定,均分4組編號為A1~A4;另一份小球藻液不作處理,也均分4組編號為 B1~B4。然后將A1、A2、B1、B2置于3W白光下連續光照培養,將A3、A4、B3、B4置于3W黃紅光下連續光照培養,分別測出它們的吸光度(吸光度間接衡量小球藻的生物量)和溶氧量,結果見圖2、圖3。分析回答問題。
圖2不同光質對小球藻生物量的影響 圖3不同光質對小球藻溶解氧產生的影響
(1)圖1中過程①發生場所為________,物質Ⅹ是________,①~⑤中能產生ATP的生理過程有______。
(2)圖2中吸光度B1明顯大于A1,B3明顯大于A3,這說明固定化技術對小球藻的增殖起_________。(選填“促進”“抑制”)作用。在培養前36小時內,白光和黃紅光對小球藻生物量基本________(選填“有”“無”)影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由圖3可知,各組小球藻液中的溶解氧都有所增加,原因是________;對小球藻溶解氧產生更有利的條件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某病毒的外殼蛋白(L1)基因與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連接,構建L-GFP融合基因,再將融合基因與質粒連接構建下圖所示表達載體。圖中限制酶E1~E4處理產生的黏性末端均不相同。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構建L1-GFP融合基因需要用到E1、E2、E4三種酶
B.E1、E4雙酶切確保L1-GFP融合基因與載體的正確連接
C.GFP可用于檢測受體細胞中目的基因是否表達
D.將表達載體轉入乳腺細胞培育乳汁中含L1蛋白的轉基因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目前普遍認可的人體體溫調節學說是:在體溫調節中樞內有一個調定點(正常人體為37.5℃左右),體溫調節中樞將體溫與調定點比較,通過對機體產熱和散熱的調控,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但因為某些因素,人體體溫調定點可能上升或降低。圖是某同學感染流感病毒后的體溫變化曲線,依據本學說,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體下丘腦中有溫度感受器和體溫調節中樞
B.ab段病毒感染人體細胞引起體溫調定點上升
C.bc段持續高熱是此階段產熱總量大于散熱總量的結果
D.cd段病人可能會出現臉色發紅、身體出汗等癥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金魚能在嚴重缺氧環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細胞和其它組織細胞中無氧呼吸產物不同,圖表示金魚缺氧狀態下,細胞中部分代謝途徑。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物質X”是丙酮酸,由3種元素組成
B.過程①②③⑤均有能量釋放,用于合成ATP
C.不同類型細胞中無氧呼吸產物不同是因為酶種類不同
D.在肌細胞中將乳酸轉化成酒精并排出有利于防止酸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我國南方農業生態工程的模式圖,它利用雛鴨旺盛的雜食性,吃掉稻田里的雜草和害蟲,用作物養豬、養鴨,用秸桿培育蘑菇、生產沼氣,豬鴨糞、沼渣肥田。請據圖回答:
(1)該農業生態工程中遵循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
(2)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生物構成________,鴨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第________營養級。通過鴨的捕食可以控制水稻害蟲數量,屬于________調節。
(3)調查該生態系統中東方田鼠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下圖A是某段時間內東方田鼠的種群增長速率曲線,請在下圖B中畫出這段時間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請注明橫、縱坐標)。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示為春季晴天某密閉溫室大棚內一晝夜CO2濃度的變化。若6~18時溫室大棚內作物的呼吸強度不變,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段為6~18時
B.F點時葉綠體基質中會發生ATP的水解
C.P點時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R點時大棚內空氣中氧氣濃度最大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2個取自同一個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狀態相似的成熟細胞,將它們分別浸沒在甲、乙兩種溶液中,測得液泡直徑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2min時,甲、乙溶液中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均高于初始值
B. 10min時,取出兩個細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觀察到質壁分離復原的現象
C. 開始時乙溶液的濃度比甲溶液大
D. 本實驗若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為材料,則現象更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